事情進展的比胤祉想象中還要順利,明珠很快去見了勒德洪,回來便說有七成的把握能讓勒德洪答應,只是此事牽扯頗大,要收服了勒德洪還得慢慢來,急不得。
索性四公主還未被指婚,完全有時間做準備。
皇阿瑪離京的三個月里,胤祉就只做了這么一件事,內務府那邊有老五,當了阿瑪的老五已經咸魚不起來了,正在努力賺孩子的奶粉錢,馬球場有余國柱和科爾坤,皇莊和商隊有趙嬤嬤和小年子,他只是偶爾才翻翻賬本,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窩在王府陪福晉養胎。
勇勤公府離王府不遠,方便岳母上門,他還把小舅子壽山也接進了王府,左右先生諳達們能教給壽山的東西,他也能教,就當是為日后教育兒子提前練手了,福晉還能多個親人陪著,何樂而不為呢。
皇阿瑪離京時,寶音肚子里的寶寶已經五個月大了,等皇阿瑪收拾了噶爾丹,帶著噶爾丹的尸首和女兒回京時,寶音已經懷胎八個月了,老四福晉的月份比寶音還大一個月,老四管他借的穩婆和女醫都已經進宮候著了。
伴隨著御駕回京,京城也跟著熱鬧了起來。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雖然沒有親手將人斬殺或活捉,但卻逼得噶爾丹在眾叛親離下急病去世。
此功績并不弱于平定三藩,帝王的功績無非表現在文治武功上,他先有平定三藩的功績,后有三次親征、平噶爾丹的戰績,文治暫且不提,武功已經能拿得出手了。
回到京城的康熙,先是在太和殿邀請群臣和宗室辦了一場慶功宴,后又冊封四公主為和碩公主,指婚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郡王,婚期定在來年三月,以安撫蒙古各部。
康熙面對蒙古,實施的一向都是亂則聲討、治則扶綏的政策,下嫁自己的女兒到漠北實力雄厚的土謝圖汗部還不夠,還免了噶爾丹十四歲的兒子的罪責,授其為一等侍衛。
實力強大又寬厚仁慈,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頌德之聲,連著幾次的大朝會,一半的時間都用來奏報漠北的安穩平定和民間的歌頌之聲,哪位大才寫了詩作稱頌萬歲爺,江南哪個府城的學子們聯名為天下太平寫文章
讀書人詞藻華麗,歌功頌德之語不絕于耳,只是聽得多了難免讓人覺得膩歪。
好吧,大概覺得膩歪的只有胤祉一人,他委實是覺得這些人用詞太過夸張了,皇阿瑪平定噶爾丹的確是大功一件,但也沒到可以碰瓷秦皇漢武的地步。
而且傳到朝堂上來的皆是贊嘆之聲,一個比一個更會稱贊,根本沒有別的聲音,仿佛已經實現了天下大同一般。
但這又怎么可能呢,連京城都不缺乞丐,不缺生活艱困之人,更何況其他地方。
讓這些稱贊之聲戛然而止的是民變,山西蒲州府發生民變,陜西和甘肅也各都發生了小規模的民變,其中以山西蒲州府的民變規模最大,不止有人占山為王,攻擊衙門,還有大量百姓紛紛逃往山里,據回報,蒲州府已經十室九空。
康熙緊急派人去三地調查、安撫,四阿哥長子出生之時,調查結果就已經傳回京了。
官逼民反。
胤祉曾經去山西賑災過,那時山西的巡撫還是頗有清名的彭鵬,后彭鵬被調到廣東做巡撫,如今的山西巡撫乃是溫保,滿人,布政使甘度,也是滿人。
甘肅巡撫郭洪,漢人,甘肅布政使,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