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收到老三府上母子平安的消息后,康熙才決定把老三叫過來,安排山西的事兒。
“這是倭倫到山西后送進京的密折,你自己看。”
看什么,山西官場已經糜爛到不可收拾了
胤祉接過折子,好吧,這位曾經的內閣學士并沒有在折子上抱怨山西官場的糜爛,而是苦惱于無法將蒲州府藏在深山的百姓勸回來。
據倭倫在折子中所言,到任后已經三次前往山上勸說過了,也曾帶著當地的名門望族同去,可百姓們躲得躲、避的避,肯露面的都不多,愿意搬出深山的更是寥寥無幾。
百姓并不信任衙門里的人,也不信任新到任的巡撫和本地望族,倒是有幾個人曾提到誠親王,說若誠親王在,他們才信。
胤祉上次去山西,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的確在山西境內鬧了不小的動靜,但五年都已經過去了,還會有百姓記得他這個待了沒幾個月的親王嗎,就算要懷念,那不是也應該懷念曾經的彭巡撫嗎,那位在山西待的時間更久,還是個難得的清官。
胤祉對此持懷疑態度,比起山西百姓時隔五年后還對他念念不忘,他倒更相信這是倭倫打算拉他到山西去大殺四方,借他的手肅清山西官場。
倒也不是不可以,胤祉骨子里還是上輩子的那個小老百姓,痛恨貪官污吏,很能和山西百姓共情。
山西民變的調查結果出來時,他都有想要自請去肅清山西官場的沖動了,百姓不被逼到一定的份上是不會造反的,更不要說山西蒲州府十室九空,除了造反的,便是跑到深山里躲著的百姓,到底是在躲那些反兵,還是在躲官衙的人,這還真不一定。
只是那時,寶音懷胎已經八個多月了,他不敢離京,如今孩子生下來了,去山西清理一批蛀蟲也好,既算是為孩子積福,也滅一滅他心里頭窩著的這股火氣。
不過,皇阿瑪想這么輕飄飄的就把他派去山西可不行。
“倭倫大人能力卓越,兒臣相信他定能處理好此事,兒臣的孩子剛出生,還離不得人,又管著內務府這一大攤子,實在分身乏術。”
康熙試圖勸說老三“小阿哥不會缺了人照顧,你就算是不離京,也頂多每日去瞧他一面,又不需要你親自照顧,至于內務府,不是還有老五嗎。”
老五哪回不是被老三使喚的團團轉,如今內務府的差事不大半都已經落在老五身上了,老三離京一趟,內務府亂不了。
“皇阿瑪此言差矣,兒臣雖不能親自照顧孩子,可也能哄一哄抱一抱,平日里多陪陪他,這畢竟是兒子千辛萬苦才盼來的孩子。”
皇阿瑪光催生催了多久,心里沒點數嗎。
再說,他是不耐煩給孩子換尿布,不耐煩每天寸步不離的哄著、抱著,可這也不代表他每日去瞧一眼孩子就可以了,對孩子還不如對貓上心,哪有這么當爹的。
皇阿瑪可千萬別把自己的育兒經驗放在他身上,不合適,他就一個孩子,皇阿瑪好幾十個呢。
“百姓不信任衙門,不信任朝廷,也就意味著不信任皇室,長此以往還怎么了得,由你親自出面安撫百姓,遠比倭倫一個巡撫更有效果。你不要小看了一府的百姓,漠北剛剛平定,本就人心不穩,山西若是打出亂旗,未必不會被其他地方的人有樣學樣。這天下來的不容易,要坐穩這天下更得處處慎重,你是朕的兒子,有責任去安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