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感念山西百姓回護之心,若非他們相護,兒臣怕是都要遺臭萬年了。這兩個月兒臣在府中思來想去,深覺有負皇阿瑪厚愛,這些年來文不成武不就,惹得眾人不喜,那日兒臣雖沒有來大朝會,可是也聽說了當時的盛況,四分之三的大臣都站出來彈劾兒臣,可見兒臣實在是無能。”
“能得山西百姓肯定,說明兒臣在肅清官場上還是有幾分能力的,若皇阿瑪不嫌棄兒臣,兒臣還記得去年發生民變的除了山西,還有甘肅、陜西兩地,不如讓兒臣也去這兩地走一遭,為皇阿瑪除掉官場上的毒瘤。”
內地十八省,能清一個是一個,那么多貪官,多殺一個算一個,總好過窩在這京城里頭斗心眼。
胤祉話音剛落,便聽見一個又一個的大臣站出來反對。
索額圖憋著笑意看向明珠就這
虧得他昨日匆忙進宮找太子商量對策,結果納蘭明珠就給誠親王出了這主意自損一千,殺敵八十。
看來是他多慮了,誠親王還比不上直郡王呢。
不知索額圖在打量,康熙的目光也在老三和納蘭明珠之前來回移動。
山西之事剛剛過去,老三幾乎把山西官場打碎了重組,這要是再放到甘肅或者陜西去,非得連開三年的恩科,才有足夠的官員可以補充。
而且只要他同意了,老三一出京城肯定會被埋伏暗殺,他就算是把整個火器營都派過去,也未必能護得住老三。
真把那些大族鄉紳逼急了,造起反來只會比尋常民變更難控制。
他瘋了才會讓老三去禍禍陜西和甘肅,不過他看老三也不會蠢到不要命的程度,只是想發泄被太子和群臣針對的憤懣罷了。
這手段還是稚嫩了些。
康熙毫不意外地駁回了誠親王的請纓,但卻安排給了誠親王一項更重要的差事為渾河改道。
渾河有三個特點,善遷徙,善瘀堵,善決堤。
尤其是最近這十幾年,因為堤防不斷延伸,上游帶來的泥沙不斷堆積,使河床越來越高,決堤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一旦決堤,為了堵住決堤口,就只能將堤防修得更高更長,堆積的泥沙只會更多,如此循環反復,不光要不斷的往里砸錢,河道兩旁的農田也常年受災。
若不是噶爾丹逃了一次又一次,朝廷始終要為大戰做準備,頭幾年就該給渾河改道了,工部光是圖紙就已經改了三份。
給渾河改道,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在工部呈上來的奏折中,單是民夫就要招募十幾萬,所需銀兩高達四百萬。
治水是一項大功績,更何況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福澤后世,比上多少次戰場都管用。
此事交給老三來做,他是放心的,起碼能把銀子花到該花的地方,這樣的一個肥差,也就老三不會趁機在里頭撈銀子,還會管住剩下那些人的手。
把誠親王派到甘肅或者陜西去肅清官場,群臣不樂意,讓誠親王負責數百萬兩銀子的渾河改道,一部分官員也是不愿意的。
但前者是強烈反對且人數眾多,后者放到平時,反對的態度稱得上激烈,人數也絕對不算少,只是跟前者比起來,反對聲顯得沒那么多而已。
康熙直接將此事定下來,胤祉也干脆利落地領了旨,不過,皇阿瑪剛剛以他身體剛養好為由拒絕讓他去甘肅或陜西。
“兒臣沒辦過如此重大的差事,再加上身體剛剛養好,擔心難以將事情處理周全,皇阿瑪可否給兒臣安排幾個幫手”
最好是內閣學士,不是也沒關系,若是個貪官,順手處理了,不是貪官,便能留下來做幫手,只要人手足夠多,他照樣可以保持正常健康的作息,絕不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