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女戶和改繼承權,算是從根子上下手了,不要小看這三條律令,胤祉也是鼓起了破釜沉舟的勇氣,哪怕放到現代去,這三條律令并不公平。
在繼承權上仍舊維護了嫡長子繼承制,在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當中,嫡長子繼承七成家產,剩下的依照順序下調比例,這也就意味著亡者父母的繼承比例不能高過配偶,庶子的繼承比例不能高過嫡女。
另外雖然把女性繼承權寫進了律令里,但女性繼承權仍舊比不上男性繼承權大,出嫁的和未婚的,能享有的繼承權也有所不同。
律法保護個人財產,是為了防止近親和家族吃絕戶,從前律法中沒有這樣的規定,絕戶家庭的男性長輩一旦逝去,財產就會被親兄弟、堂兄弟、族人瓜分。
但律法有了這樣的規定,再有吃絕戶的現象出現,亡者的妻女、母親、姐妹、外祖父母都可以去上告衙門,由衙門來做主。
皇阿瑪在京城時,胤祉不敢搞這樣的動作是有理由的,若非他準備完善,太和殿上差點又多了個冤死鬼。
死諫這種事情還是很嚇人的,胤祉也沒想到朝堂上還有這樣死心眼兒的剛烈之輩,而且不是御史,是禮部右侍郎。
雖然朝堂上大半的官員都站出來反對了,可預備拿頭撞柱子的就這么一個。
幸好老八眼疾手快,而且身手不錯,及時把人攔住了,不然就要血濺太和殿了。
監國這么久,胤祉難得強硬一回,力排眾議,將這三條政令下發至全國,但是對著滿朝文武,他也解釋了。
“各朝各代都有立女戶的先例,別的朝代有的東西,我大清也不能少,女子和男子一樣皆是大清百姓,朝廷就是應當讓百姓過得好些。”
“再說繼承權,若是不愿意分給女兒,不愿意分給妻子,那大可以死前提前分了,律令又沒有強制要求必須按照繼承人的順序分財產,律令保護個人財產,自己的財產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諸位大人也一樣。”
“喜歡哪個兒子、疼愛哪個女兒,都可以多分些財產過去,甚至于偏疼哪個妾室,擔心死后愛妾遭人欺凌、食不果腹,那也可以分她財產、讓她立女戶。”
“律令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死前分配好財產,朝廷是維護的,后面那條繼承人的順序就沒用了,所以諸位大人大可不必這般擔憂。”
如果不是原來的日子過不下去了,也不會有女子出來立女戶的,財產繼承維護的也是弱者的利益,針對的就是吃絕戶的那群人。
轉頭,胤祉又從宗室里選了十幾個人,德高望重的,或是年輕一輩里的領頭羊,加上朝堂上正四品以上的滿族官員,單獨開小會。
“咱們滿族沒漢族那么多規矩,寡婦守節那一套在咱們滿族沒用,那算什么好規矩,都是讀書讀迂了,咱們滿族的女兒金貴,當了寡婦一樣在家,過得不順心和離再找一個就是了,不能像漢族一樣糟踐人。”
“這些年咱們學漢文,學漢人的禮儀規矩,連自家姑奶奶都開始糟踐了,沒出嫁之前關在府里頭,馬背上的民族連馬都不會騎,這還像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