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個閑不住的,南巡的路上都要照常處理奏折,好不容易在行宮偷得幾分清閑,還要白龍魚服私訪民間。
靳輔年紀大了,這一路上探查各處的堤岸、閘壩已經很辛苦了,康熙也不打算再折騰這位老大人。
大臣之中,他只叫了于成龍和曹寅,伴駕的兩個兒子當然都要喊上,可惜他安排過去的人去晚了,老三這小子已經自己溜出去玩兒了。
也罷,老三還是個半大的孩子,頭一次下江南,也難怪在行宮里坐不住。
康熙做富商打扮,于成龍和曹寅是他經商的朋友,老大成了富商的兒子,梁九功是他的管家,明面上的幾個侍衛則是扮作護院小廝。
微服私訪的經驗,康熙還是有的,一路上跟攤販講價,和鋪子里的掌柜攀交情,連午膳都擺在酒樓的大堂里,烏泱泱一堆人,好不熱鬧。
別看康熙帶了一堆人,可融入其中還真不算起眼,不像胤祉,雖然身著一身青色長衫,做讀書人打扮,沒往腰間系黃帶子,身后也沒跟幾個人,可耐不住他打聽的事兒太多。
尋常的讀書人,有幾個會調查當地的物價,又有幾個會問詢當地的望族富商,更不會問及西洋商行的常客,不會試探西洋商行背后的靠山。
讀書人不做這樣的事兒,能做這種事兒的要么是大商人,要么便是朝廷的人。
這街上誰人不知皇上南巡,曹家接駕,那行宮修了足有兩年,如今可算是迎來了真龍。
胤祉這個讀書人,出門沒多久,就被認定是朝廷的人,甚至于有可能是皇上派出來的人。
所以胤祉一進西洋商行的門,便有幾個洋人親自出來迎他,二話不說,先塞給他一卷銀票。
胤祉不是沒有收過底下人的孝敬,但收競爭對手的錢還是頭一次。
“早就聽聞西洋商行珍寶無數,尤以江南的西洋商行為最,便一直想來見識見識,這不,頭一次下江南,就來了你們這兒。”
在大清生活多年的林恩,能說一口流利的蘇州話,剛剛塞錢的也是他。
“大人里面請,您來我們這兒就算來對了,前幾天剛到了一批貨,您挑中今天的東西,我給您打一折。”
胤祉今天可不是來買東西的,而是來看行情的,托化學老師的福,他在皇莊建的作坊已經能夠燒制出完整清澈的玻璃了,玻璃已經有了,鏡子也就不遠了。
“生意人不做賠本的買賣,我想就算是打一折,商行應該也有的賺吧。”胤祉說了句大實話,獨一份的買賣,標價要多高就有多高,即便除去成本和漂洋過海的路費,利潤也大得讓人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