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人說,這家茶糕店已經開了一百多年了,兒臣去的時候,外面還排著長隊,皇阿瑪嘗嘗味道如何。”胤祉笑盈盈的道,這茶糕還不如檀木做的食盒值錢,因著食盒里放著湯婆子,因此茶糕到現在都還是溫熱的。
皇上還未曾說話,一旁的大阿哥看著熟悉的糕點,率先開口道“三弟有所不知,我和皇阿瑪下午已經嘗過這茶糕了,松松軟軟,餡兒料咸中帶了些微甜,味道確實不錯,我和皇阿瑪都用了不少。”
“皇阿瑪和大哥今日也出去了早知道我便不那么早出門了。”胤祉隨口說道,既然皇阿瑪和大哥都嘗過了,那他也來嘗一嘗這茶糕好不好吃。
桌上的菜品皆是江南菜,無一道不精致,康熙示意讓布膳的太監們都下去,他們父子三人單獨用膳。
在他面前用膳最自在的便是老大和老三了,這倆孩子口味也極其相似,都喜葷食、喜辣食,偏這倆打小就玩不到一塊兒去。
看著老大和老三,康熙不由得想起太子“離京一個多月了,也不知太子能不能應付得過來,朕前幾日給太子寫的信,也不知送到京城了沒有。”
大阿哥夾菜的手頓了頓,皇阿瑪現在還惦記老二呢,照他看,老二不知道在京城有多快活,皇阿瑪可是把監國的差事都交給了老二,若是皇阿瑪能讓他監國,別說南巡了,便是祭泰山他都寧肯不去。
“太子精明能干,又有諸多大臣幫襯,想來必然是能應付的。其實兒臣也很擔心福晉,她肚子里還懷著孩子呢,這一胎從一懷上就很是鬧騰,聽額娘說,兒臣當年也是如此,這孩子怕是隨了兒臣。”
別看現在皇上兒子多,但早些年的時候,宮里頭卻甚少有能養得住的孩子,對于年長的這幾個兒子,有一個算一個,幼時康熙都是上了心的,老大自然也不例外。
這會兒康熙便興致勃勃的說起老大幼時的趣事“宮里如今都說小九和小十淘氣,但跟你當年比起來那可差遠了,朕記得你頭一次到乾清宮時便和太子打了一架,朕罰你你非但不認,還一腳踢倒了門口的瓷瓶,把你額娘都嚇哭了,你將來的兒子若是跟你一個脾氣,朕可要好好看看了”
說完老大,又聊起老三。
“老三小時候乖巧,還很愛干凈,未留頭時,跟茉雅奇站在一塊,乍一看像小姐妹一樣。”
當著老大的面兒,康熙沒好意思說,老三小時候還喜歡玩小姑娘玩的東西,不愛抽陀螺,也不喜歡騎大馬,而是喜歡踢毽子、跳繩。
那時朝政也多,也不知他哪來那么大的耐心去看幾個孩子,現在就不行了,哪怕是最小的十四,他也沒有這份耐心了。
大阿哥看著面前的老三,實在想象不出對方小時候像小姑娘的樣子,老三在演武場跟他打架那一年才多大,狠的跟狼崽子一樣。
大阿哥又說起福晉腹中的孩子,雖然還沒到可以診出男女的時候,但福晉這一胎的反應跟上一胎懷女兒時完全不同,且極愛吃酸,額娘說了,這一胎差不多會是個男孩,等生下來便是皇阿瑪的頭一個皇孫。
父子倆興致勃勃的交流起育兒經,一旁的胤祉實在提不起興致去聽,養孩子這事兒離他可太遠了,還不如把心思放到眼前的美食上,行宮里給他做飯的廚子跟皇阿瑪的絕對不是同一個,水平明顯有差距。
沒過多久,大阿哥也變得意興闌珊了,皇阿瑪的育兒經永遠都繞不過老二去,他們這幾個幼時都只是皇阿瑪時不時過去看看,唯獨老二,從在襁褓中起便是皇阿瑪一手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