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人做了幾十年的京官,對同僚們的狀況大抵有個了解。
“不能算多,單就老臣知道的,只有十多個吧。”
十多個人對于整個京城的官僚體系來講,顯然微不足道。
這銀子,按理來說應該批給郭大人,只是這樣一位兩袖清風的老大人最后要靠借銀子才能買上房,讓人瞧著心里有些不太舒服。
胤祉回戶部翻了半天的賬冊,無論怎么看,也就只有四千多萬兩銀子,今年雨水大,河工方面的支出也跟著增長,去年皇阿瑪還免了河南一省康熙二十九年的錢糧。
錢太少,胤祉就算是提了建福利房的建議也沒用,國庫若是足夠豐盈,皇阿瑪又何必繞彎子讓官員借銀子,直接提高官員俸祿不就完了。
包括郭大人在內的第一批借款批下來后,往戶部交申請書的官員驟然增加了很多,前期審批和后期核實都極耗人力,胤祉和戶部的兩位尚書不得不上折子請求在戶部擴招小吏。
康熙倒是痛快,不止大筆一揮準了這折子所奏,還又給戶部安排了位阿哥五阿哥。
胤祉已經從上書房結業,五阿哥卻還沒有,如今也走上了哥哥們半工半讀的老路。
此次戶部招收小吏,胤祉就把事情交給了五弟負責,要求只有三項無案底、識字、會算數。
無論什么樣的出身,也無論多大的年紀,只要通過了考試就能被錄用。
“這些是準備好的試卷,分批次考試,還是統一考試,都隨你安排,這次要招二十人,最多不能超過三十,越快越好。”胤祉指著桌案上的一沓紙道。
考試題目都是右侍郎所出,左侍郎負責審核,他剛剛也草草的檢查了一遍,具體主持就交給五弟了,五弟雖然御前聽政有段日子了,但辦差事還是頭一次,他這個當哥哥的自然要給弟弟創造工作的機會。
可惜弟弟雖多,但是如今都太小了,不能全拉出來用。
剛來戶部第一天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五阿哥“”
“三哥,我剛來,什么情況都沒摸清楚,這么重要的差事還是交給別的官員來辦吧,我好好跟著大家學習學習再上手辦差也不遲。”五阿哥為自己爭取道。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他還打算日后在戶部衙門補補覺、看看閑書,偶爾在宮外逛一逛的,可沒想著跟哥哥們一樣整天忙活。
別的哥哥可以不理解他,三哥不應該啊,他們兄弟倆可是同道中人。
“其他人手頭都有差事要忙活,而且三哥相信你,這么點兒小事兒難不倒你的,有什么不懂的隨時來問。”胤祉頓了頓,又補充道,“想要日后輕松,就多招些能干的進來,往后就可以把差事安排給他們。”
五阿哥聽懂了,就像三哥現在安排他一樣唄,不知道皇阿瑪是不是也這么想的,所以才早早的就把他們這些皇阿哥拎到朝堂上歷練,為的便是圖日后省事兒。
康熙三十年來臨之際,戶部對外張貼了招收小吏的公示,瞬間激起千層浪。
原因無他,是報名條件實在太簡單了,這根本不像是朝廷招收小吏的要求,倒更像是哪家鋪子招收賬房先生。
沒有犯罪記錄,認字,會算數。這樣的人在別處不好說,可是在京城一抓一大把。
衙門里的小吏,連品級都沒有,不能算是官,身份只能算是民,只是在朝廷當差罷了,正經的官宦子弟是瞧不上這個的,可對老百姓來說就不是這樣了,這可是給朝廷辦事當差,能接觸到朝廷命官,甚至還能接觸到皇子,不比當個賬房先生強嗎。
是以,這告示貼上去的頭一日,報名人數就已經破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