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哪怕父母之間也是一樣的。
得知消息的榮妃差點激動落淚,直接打賞了鐘粹宮主殿宮人們三個月的月錢,雖然封爵就意味著要出宮開府,但這對榮妃來說沒什么差別,兒子住在阿哥所里和住在宮外都是要去上朝辦差的,能來看她的時間段就那么幾個。
因此在她這里,女兒出嫁和兒子出宮開府是不一樣的,前者出嫁前她日日都能見到,出嫁后一月見一次就算不錯的了,至于后者,離別之情早就已經在搬到阿哥所去的時候用得差不多了。
如今她只欣喜于兒子得封親王,十五歲的鐵帽子親王,這在大清是妥妥的頭一份兒。
她原以為兒子過幾年才會被冊封,爵位也不是親王,貝勒的可能性比較大,若皇上厚愛,能被封為郡王,那便是意外之喜了,至于親王,她還以為那是太子繼位后的事情,鐵帽子親王嘛,她想都不敢想。
封了王,兒子這輩子往后都沒什么可犯愁的了,十五歲就走到了巔峰,她進宮早,算宮里的老人了,生孩子也比旁人生的早,如今更是頭一個開啟安安穩穩養老生活的人。
宮里的老人可不只榮妃一個,兒子生得早的更不止榮妃一個,作為四妃之首的惠妃可是生下了皇長子的,她今年可能是命犯太歲,沒有一件順心的事兒。
兒媳婦這一胎已經讓好幾個太醫把過脈了,基本上確定了肚子里懷的是個小格格。
兒子送來的手持鏡實在太過清晰,把臉上的皺紋照得清清楚楚,鬢邊的白發更是藏都藏不起來。
如果說這些非人力可為的事情,惠妃還能夠忍受,那兒子在兵部的不順,三阿哥越過她兒子直接被封為親王,這兩件事情可實實在在是戳在了她的心口上。
從前都是庶妃的時候,榮妃得皇上寵愛,樣樣都壓她一頭,一直到她生了保清,情況才慢慢反轉,同在嬪位時,榮妃還排在她前頭,后來晉升妃位,頒旨的順序是惠宜德榮,她為四妃之首,榮妃則在四妃的尾巴上。
揚眉吐氣了這才多少年,明明她的保清樣樣都走在了前頭,可如今卻還只是一個光頭阿哥,皇上封了老三為親王,這不等同于踩著保清的臉抬舉老三,讓她情何以堪。
惠妃拿起置放在梳妝臺上的手持鏡,狠狠摔在地上,這么個一砸就碎的玩意兒,居然也能換到一個鐵帽子親王,皇上可真是夠偏心的。
比起惠妃的暴怒,后宮里的其他人倒是接受良好。
一來嘛,是事不關己,皇上要封誰、封什么爵位,全都看皇上自個兒的心意,又不是封了三阿哥為鐵帽子親王,便不能再封其他的皇子阿哥了,此事受影響的也只有大阿哥和太子。
二來也是因著許多人都剛剛收了三阿哥的好處,全身鏡暫且就不提了,三阿哥給宮里的阿哥公主們都贈了手持鏡,這東西可不便宜,更不愁賣,六百兩銀子呢,看在這鏡子的份上,也能少了許多的酸話。
后宮還算平靜,反應最大的其實是阿哥所。
太子這些年地位穩固,且皇阿瑪的年歲一年比一年大,除了大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剩下的小阿哥們要么是還在讀書,要么剛剛才開始參與朝政,壓根沒幾個人想過沖著皇位使勁兒,人生最大的目標便是做親王,誰讓皇阿瑪的兒子多呢。
若是皇阿瑪只有零星幾個皇子,那封親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都用不著費心,可皇阿瑪卻是有十幾個兒子,總不可能都被封為親王,誰也不想成為被落下的那個。
八阿哥無疑是這些小阿哥中最有上進心的了,也是如今尚書房功課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