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柱是正經的寒門子弟,還是漢人,幼年喪父,一直寄養在舅父家中,順治九年考中進士,一步步爬到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做官的前三十二年,也能稱得上清廉二字。
只是后四年,為了入閣封相,上了明珠的船,成為了他年輕時最恨的那種官員。
萬歲爺免了他的官,讓他在家中思過,可十年苦讀,幾十載為官,他不止不甘心閑賦在家,更不甘心這般收場,誠親王那里是他能抓到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
納蘭明珠看著昔年的朋黨、友人,頭發都已經花白了,被免官的日子不好過。
“麻爾圖如今在戶部是沒有品級的,雖然的確受尊重,但沒有上朝的資格,連面圣的機會都沒有。”
科爾坤撇了撇嘴“您可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我們如今哪里還奢望面圣,見了萬歲爺又能如何,萬歲爺若是想用我們早用了,我們是奔著誠親王去的。”
太子雖然如今地位穩固,可翻翻史書就知道皇位的變數大著呢,不到最后一刻便隨時有可能反轉,誠親王這般得皇上喜愛,日后未必就沒有機會。
就算誠親王與大位無緣,可那也是個鐵帽子親王。
更重要的是,如他們這般被萬歲爺厭棄免官的人,也沒什么旁的選擇了。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明珠也沒什么理由不答應,不過他要把丑話說在前頭“我只能向誠親王轉達你們兩個的心意,但不算引薦,誠親王要不要用你們是他自己的事情,與我無關。”
不能因為這兩個沒有選擇的人去投奔誠親王,再把他也賠上,他可還沒想好呢。
胤祉返聘了麻爾圖一個,麻爾圖便給他引回來一群,雖然個個都經驗豐富,能力也不差,可這些人年紀也不小了。
戶部缺人手是不假,但他可沒想著把戶部變成養老院,若是把這么十多位已經致仕的大人們返聘回來,戶部就該請兩個郎中長期留在衙門待命了。
而且戶部也沒有什么崗位適合這些年紀不小的老先生們,培訓新人麻爾圖一個就夠了。
再說這一個個的致仕時都是正三品以上的官位,以三倍的俸祿返聘回來,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胤祉打發走了致仕后想要重回工作崗位的老先生們,卻迎來了如今戶部的大寶貝納蘭大人,還向他提了兩個被皇阿瑪罷官在家思過的人余國柱,科爾坤。
這二人胤祉只有個大致的印象,若說對哪個人印象更深些,那肯定是余國柱了,彈劾他的劉御史是余國柱做主考官那年考中的進士,余國柱是劉御史的座師。
至于科爾坤,他更熟的是兵部那位科爾坤,大哥的岳父,小辮子一揪一大把的兵部尚書。
明珠口中的科爾坤,被罷官前是吏部尚書,那時他還在御前聽政,并未正式參與政事,所以并不熟悉。
若是旁人向他提這兩個人,胤祉肯定會一口回絕,但納蘭大人跟他提,就不好一口回絕了。
一方面是因為納蘭大人身上的擔子重,還都是他加上去的,納蘭大人在戶部累死累活的工作,他這個主事的心里頭總得有點數。
另一方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疑心這兩個人也像納蘭大人一樣多才又能干,是難得一見的實用型人才,還是可以立馬上手用的那種。
“這二位丹青畫得如何”
等王府的設計圖出來,還是需要有人在一旁督建指點的,若準備的后路用不上,那這處府邸大概是要住一輩子的,自然要建的合心合意才行。
雖不太明白誠親王為何問這些,不過他還真知道“余國柱擅風水畫,畫功還曾被萬歲爺贊過,至于科爾坤,他雖是個讀書人,卻更喜歡舞刀弄棒,對畫畫是一竅不通。”
“納蘭大人覺得余國柱的風水畫如何”
“自然是極好的。”
聽皇阿瑪贊過,胤祉還有些顧慮,但既然納蘭大人也覺得好,那他不妨一觀,或許余國柱的審美如納蘭大人一般合他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