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出京辦差,他總不能就把女眷帶上,也不可能敷衍潦草行事。
三哥特立獨行也不是一次兩次,左右皇阿瑪喜歡,又已經是鐵帽子親王了,升無可升,此般態度也好,也免得太子忌憚。
他卻是不同的,光頭阿哥一個,若不用功,皇阿瑪何時給他封爵,后頭的弟弟們慢慢長大,到時候太子身邊也不止他一個皇阿哥可用,若不賣力,怎能得太子重用。
他既不像三哥一樣得皇阿瑪喜愛,也不像大哥一樣讓皇阿瑪看重,自然要用功賣力。
頭一次出京辦差,勢必要辦得圓滿才行,不能讓皇阿瑪和太子失望。
出京這日,胤祉頭一次在行李上壓弟弟一頭,倒不是他自個兒的行李多,而是他這邊人多。
他,福晉,福晉嫡親的弟弟壽山,拖家帶口的表兄巴圖一家,因為巴圖曾做過他的哈哈珠子,因此在所有的表兄弟當中,巴圖同他是最親近的。
光是自家人就這么多了,更不要說他還帶了三位畫師,二十幾個侍衛,還有嬤嬤、丫鬟和小廝,青竹姑姑和杜成海也在。
和老四那邊比起來,他這邊出行的隊伍可謂十分之浩大。
胤祉本就是抱著旅游的態度上路的,隊伍自然也就走不快,而且祭祀大典舉行的日子是要等他們到了才會定下來,因此在他看來,這一路上根本不用著急。
四阿哥卻是個急性子,這又是他頭一次辦差事,正在興頭上,恨不得一路快馬加鞭趕到曲阜。
面對慢吞吞的三哥,三哥車隊里年紀不大的幾個小娃娃,時不時便要停下來作畫的畫師們,四阿哥實在是不能忍,主動找上三哥“不如我們先行一步,三嫂帶其他人在后面慢慢走,等辦完了差事,三哥再回來接三嫂,三哥覺得呢”
胤祉并不是很想同意老四的方案,以老四的性子,辦完了差事怕是不會在山東逗留幾日,老四回京復命,他在外頭繼續游山玩水,皇阿瑪不把他召回去才怪了呢。
但他也沒理由拖著老四和他一起,自己不上進沒什么,自己不上進還拖著別人,那就不叫咸魚了,那叫臭魚。
如果此次和他一起出京辦差的是老五便好了,是老五的話,他們哥倆能在外頭浪上小半年,只要皇阿瑪不下旨召回,他們就能一直浪。
如今只能和老四先行一步了,到時候老四回京復命,他就寫道病假的折子呈上去,反正上火也是一種病,他不寫明病情,就不能算是欺君,就算皇阿瑪把太醫派來了,送折子的時間加上太醫趕路的時間,怎么也得大半個月吧,夠他們在濟南府逛的了。
只是可能又要麻煩吳太醫來回奔波了,等回了京城,他還真得專門去吳太醫家中走一趟,方院使就算了,誰讓方院使負責皇阿瑪的脈案呢,他若和方院使有私底下的往來,那不是上趕著給自己找麻煩嗎,所以方院使那里還是算了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皇阿瑪要使喚他,他總不能老老實實的任由使喚吧,那得忙成什么樣,他不能抗旨不遵,難道還不能鉆空子偷懶嗎。
胤祉隨老四率先出發,明明是一件不怎么急的差事,但卻馬不停蹄,風餐露宿,都快趕上他去年趕往河南時的辛苦程度了,可那時候是人命關天,如今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老四這般認真,雖瞧著甚是可愛,但胤祉卻是萬分想念老五,難怪老祖宗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種時候,咸魚就應當和咸魚待在一起。
當然,在戶部當差時,胤祉便不喜歡咸魚扎堆了,而是更喜歡老四這樣的人間珍寶。
也怪皇阿瑪,人事安排的還不夠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