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在船艙里找了個湯鍋,又找了兩塊老姜,人便直接消失不見了。
······
潔白的沙灘上,一個人孤零零的行走著,周漁看了眼身后的密林,現在是艷陽高照,可是里面依舊漆黑一片,他始終不敢走進去。
在礁石區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又在樹林邊緣隨意撿了一些木柴,他打算煮個海鮮湯來喝。
至于煮什么海鮮?不知道,這不還沒抓呢嘛。
逮到什么吃什么,這才有貝爺的冒險精神不是。
周漁生好火,架好鍋,里面燒的是船艙里接來的桶裝水,然后丟了兩片老姜。
站在沙灘上活動了一下手腳,今天他要潛水,旁邊地上是潛水鏡和魚叉,沒有頭套和潛水服,也沒有呼吸管和腳蹼,小漁夫表示那些都是虛的,自己只要一條三角褲衩就能大鬧龍宮。
(哪吒:我只要一件肚兜。)
戴好潛水鏡,周漁直接往海里跑去,約莫海水沒過頭頂的時候,他就覺得腳底一空,接下來就要開始考驗漁夫的職業技能了。
這個世界顯然沒有任何的工業痕跡,周漁記得他也去過幾個小荒島,但是沙灘上,樹上,海岸邊,到處都能看到塑料瓶和其他常見的化工制品。
其實對于一個從小在海邊長大的人來說,看到這些東西都是很糟心的,回想起小時候的海灘,那也是清澈見底的好嗎,不比那些國外的旅游圣地差。
可是周漁還沒下潛呢,卻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兩塊礁石,看水紋,這兩塊礁石退潮的時候估計還能露個頭。
不過吸引他的不是礁石,而是礁石上面的附著物。
牡蠣挺多的,不過最多的是鮑魚,單單看那些外殼就知道,皺紋盤鮑、雜色鮑、耳鮑、羊鮑、灣鮑···好幾種鮑魚附著在那兩塊礁石上。
特別是其中幾個皺紋盤鮑,周漁就是被它們吸引了眼球,“這特么妥妥的1頭鮑啊,發了,發了。”
周漁急忙朝礁石游去,速度比肩海王。
鮑魚都是根據‘頭數’來分辨等級的,頭數越少意味著鮑魚的個頭越大也越貴。
所謂‘頭’指的是一司馬斤約0.6公斤里有大小均勻的鮑魚多少只,如2頭、3頭、5頭、8頭、16頭等,頭數越少意味著鮑魚的個頭越大,價格也就越貴。
而基本所有1頭鮑都是干鮑,也就是經過名家曬制過后的干鮑,沒經過曬制之前,每個鮑魚都有一個臉盆那么大,曬制了也有海碗那么大。
而現在出現在周漁面前的幾個鮑魚,只是看著鮑魚殼就知道了,都是臉盆大的皺紋盤鮑啊。
不過讓周漁無語的是,沒有專用的工具,他可沒辦法把這么大個的鮑魚撬下來,要知道鮑魚越大吸力越強,這么大的鮑魚,簡直就已經是礁石的一部分了。
左右尋思了半響,周漁浮上水面深深換了一口氣,“算了,先撬幾個小鮑魚,中午跟濤子喝酒。”
說干就干,周漁直接再次下潛,不過這次的目標是巴掌大的8頭鮑,雖然也值不少錢,但在東島還是比較常見的,不至于被有心人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