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祖至今,因每年真正的寒門子弟實在太少,標準放寬到落魄世家子弟可參加,但還是少數,更不要說在參加春闈前,這些學子本就在當地的府學考過試了,應該說每一個來考試的學子,都是已經打敗了數百數千人才到這兒的。
而且五百人看似很少,實則朝堂取士更少,自太祖時期至今,已有百年,每年取士至多不過十五人,少時是零,朝堂沒有空缺,當年的春闈直接停了,比如去年就是這個情況。
今年略有不同,因為沈羅玨借著雪災災銀一事,擼下去不少地方官員,為了填補空缺,今年取士的名額第一次破五十了。
五百人搶五十個官位,這樣的概率,怕是以后難尋,畢竟現在朝堂取士多少還在保密,等其他人知道朝堂一年可以取士百余人后,各地送入京城的學子名額肯定會增加許多。
讓沈羅玨沒想到的是,朝堂取士多少人的消息,竟然沒有傳出去。
她一開始選定三位考官的時候,就是想著以洪雋的性子,消息多半會傳出去,到時候薛直一定會發現洪雋的問題,楊運一直想再升一升,看見功勞,他絕對會上。
到時候洪雋對上御史大夫與吏部尚書,絕對會栽一個大跟頭。
誰知道洪雋愣是閉上了嘴。
沈羅玨不認為自己會看錯人,洪雋的性子,不是個能藏住的,自從齊王死后,洪雋便一直在心中抵觸她,朝堂取士五十的消息傳出去,肯定會引起學子間的軒然大波,往年沒有中進士的學子,以及今年沒來得及參加春闈的學子,怕是會鬧上一鬧。
畢竟對他們來說,這事兒不公平。
沈羅玨都想好了,學子們鬧事,她就順水推舟的同意每年朝堂固定取士五十,反正她還缺少大批量的基層官員,多多益善。
現在洪雋不說話,讓沈羅玨的計劃卡了個殼。
不過不影響大局,等結果出來后,取士五十的消息傳出,終歸會有一場鬧騰,沈羅玨的目的會達到的。
只是不能借此機會,讓洪雋吃個虧,沈羅玨沒能做到一箭雙雕。
這讓沈羅玨想起之前洪家騙她的事,洪家人,怎么都如此詭計多端呢
洪雋會被眼前利益蠱惑,輕易相信齊王,下場站隊奪嫡之事,怎么看也不像個心機深沉的人啊。
沈羅玨想到,這京城可不止一個洪家人。
先不說洪家質子,半個嫡子出身的低調的洪毅,就說那位中書令,也不是好算計的。
沈羅玨寫下“洪江”二字,這洪家人位居高位,讓她很不爽啊。
洪江這個老狐貍,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沒想到一大把年紀,還把兒子當小孩操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