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楊家,卓家還能攀上朱家。
沈羅玨在腦海中把這幾條姻親線梳理一下,最后定在朱家身上。
果然,沒讓朱尚書令辭官是正確的,這不就有用到他的地方了嘛,沈羅玨一紙詔書讓朱尚書令入宮,跟他說了下今次科舉的事情。
沈羅玨就一個想法,科舉順利舉行,說明考官們辦的不錯,她需要讓天下學子都知道現在科舉改制了,讓朱尚書令選一個派出去到各地府學改制,將此消息傳至天下。
朱尚書令能說什么他肯定不能選楊運,畢竟是朱家姻親,薛直也不能選,不管是于公于私,薛直都不合適,就薛直那張嘴,出去是改制的嗎那是去挑毛病的,出去一趟回來,指不定能多寫多少彈劾折子呢。
“臣,斗膽向陛下舉薦洪尚書,洪尚書向來細心,他出身定安,在學子中名望頗高,想來足以勝任此事。”朱尚書令也不和沈羅玨說虛的,沈羅玨會叫他過來商議,而不是讓別的人來,就已經說明沈羅玨的心思了。
沈羅玨完全是針對洪雋,不傷及各家根本的情況下,朱尚書令很樂意看其他家族的人倒霉。
“尚書令這樣說,那便定下洪尚書吧,等春闈一事過后,將此事告知洪尚書,他這一去一年半載怕是回不來,萬國使臣即將來朝,禮部需要個頂事的人,尚書令覺得何人可暫代禮部尚書一職”
朱尚書令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卓家那位老侍郎,另一個不行,另一個侍郎是柳家出身,哪兒能便宜柳家人呢
柳家人在朝堂上已經占了不少位置了。
“禮部侍郎,卓徹。”
沈羅玨滿意的點點頭,此時還在考場監考的洪雋并不知道他已經被變相流放了,什么暫代尚書一職,這職位還有暫代的嗎
如果卓徹暫代之后還能還回去,那未免也太過無能了。
春闈的時間過得很快,三天轉瞬而過,所有卷子密封,糊上名字,將有污損的卷子挑出來,隨后由小吏抄寫內容,送到考官面前,由考官就內容評等后,再記錄歸檔。
之所以還多了個小吏抄寫的環節,是因為這些學子的字體并不是統一的,為了保證不讓考官發現學子的身份,才會這樣做。
畢竟若是足夠熟悉,可以從筆鋒字跡中看出是誰。
如果想省下這一步,遲早是要推出統一字體答題的,畢竟每次考試都配上抄寫的小吏,實在是沒必要。
后世的制度有好有壞,但對于當下來說,來自于后世且長存的某些制度,絕對是更有效率的,更多影響,沈羅玨現在顧不過來。
就好像她不會因為紅薯種子病變問題去推遲種子推廣,人必須要先解決眼下的問題,再去思考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