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這些老家伙在作怪方茉娜何等精明的人,立刻就發現了在拉偏手評委背后撐腰的,正是當初在茶水間里說她八卦的兩個。
這些自稱跟著趙日賦打江山的“老臣子”,至今都沉浸在趙氏電影一家獨大的過往美夢里不愿醒來,殊不知,世界早就已經變了天。
然而作為管理層的,大刀闊斧改革又得惹一身不近人情兔死狗烹的丑聞,任其繼續在臺里做,又總是會想出這樣那樣的騷操作給人添堵。
甚至還不但他們自己守在這里做蛀米大蟲臺里一旦有了職位空缺,這個親戚那個朋友就靠著人情關系塞了上來,明明德才不配位卻就是占著位置幫倒忙。
就像這個幾乎要搞砸了這場她苦心經營的知識比賽的蠢貨一般。
臺里這樣的蠢貨,只多不少
就在方茉娜恨恨地苦思該如何收場時,得不到答復的蘇阿婆,眼神十分復雜地看了蘇韻一眼,那眼中已是帶上了不易察覺的決然淚意。
自己這一輩子,從小時候被窮苦的父母賣給大戶人家做丫鬟,到戰亂時跟著主人一家逃到香江,到被落難缺錢的主人一家再次賣給別人做沖喜媳婦
丈夫在自己嫁進去后逐漸康復,公婆和善,女兒伶俐,本以為是苦盡甘來的時候,動亂波劫又起。
從此,自己就帶著年幼的女兒在山腳的棚屋里相依為命。
好不容易等女兒長大成人出國學習,又一次的苦盡甘來卻總被現實的磨難打倒。
一個孫女早早夭折在在異國他鄉,女兒回國不久亦因車禍離自己而去,就連蘇韻這棵她辛辛苦苦護著的獨苗,也在一次大雨后高燒不止,眼看將要不行了
大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自己再怎么努力,都無法阻止它們的離去。
但蘇阿婆不甘心孤寂無人的黑夜里,看著床上身體越來越冰涼的孩子,她一遍遍地祈禱著,希望老天爺不要把她最后一個親人也帶走。
沒了女兒,沒了大孫女,她就只剩下蘇韻這一個支撐著她繼續活下去的信念了
哪怕要她的命,要她短壽十年、二十年,都甘愿
也許是老天爺始終不會對他們這些可憐人趕盡殺絕,晨光熹微之中,蘇韻這孩子似乎也因為陽光的照耀而重新有了屬于活人的溫度。
這一場生死大難之后的失而復得,讓她重新享受到了親人的陪伴。
直到被查出病癥的那一天。
還好,這次終于是自己了
就是可憐了蘇韻還那么小,就被迫提前長大擔起了家里的一切,自己要是走了的話,這孩子以后可怎么辦
思及此,蘇阿婆咬了咬牙,高聲喊道“囡囡,婆婆在床底下攢了一些東西留給你”
“婆婆沒本事,以后你要自己照顧自己了你們都不要過來再過來一步,我就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