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從實ai戰da里訓練出來的成果,確實是最高效又最深刻的。
就是感覺腦殼都快要被打飛了
因為現在這個時候都是在拍搭好的內景場面,因此下午收工之后,偶爾還能一起聚個餐什么的,久而久之,全劇組的人都認識了蘇韻這個年紀小小但實力卻一點也不容小覷的妹妹仔。
倒不是說她現在的身手多好多好,個子小又是女孩子,力量上始終還是和膀闊腰圓的龍虎武師們差了一截。最主要還是速度實在太快,洞察力又好,大概掃一眼就明白對手的意圖了,然后就利用起過人一等的天賦反應力搶先出手,等對手被打斷招式準備重新出擊或反擊時,她轉頭就憑借靈活的小個子溜之大吉。
除了呂少龍給她規定的原地一對一對練之外,追逐戰里有時就連呂少龍這個師父都追不上他這個小徒弟,畢竟有些坑坑洞洞的小通道就小孩子的身形能過去
對此,呂少龍倒是十分欣賞蘇韻的靈活變通他自己本就是一個靈活的性格,最煩的就是傳統武學里那些繁瑣規矩束縛,否則就不會打破傳統界限,創立截拳道這個以華夏道家思想為主、融合世界各國拳術的武術體系了。
不是說經典武學、傳統套路不好,他的成就亦有一部分脫胎于此主要還是這個年代的習武之人,大多數都是捧古蔑今不愿改進,死死抱著傳統和經典這兩個字一遍又一遍地練著,只想著老祖宗的東西就是最好的,不肯帶著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他的這些訓練方法哪怕是在美國那邊,也有人對它們表達著不解,那就更別說是傳統思想還十分濃郁的香江了,身邊的龍虎武師們時不時就會提出意見和疑惑。
因為知識水平的差距,弄得呂少龍有時都不知道該如何用他們能明白的話語去解釋這還怨不得人,因為龍虎武師基本都是出身傳統武行,從小就是被養在了戲班那里,日常除了簡單地讀點書認點字好讓以后讀戲本方便之外,其他時間基本就是一邊練武一邊到處表演,賺取整個戲班的生活費。
為生計奔忙的人,又如何能要求他們像呂少龍那種外國讀完大學的人那樣目光長遠、思想開放
只是偶爾說得煩了,呂少龍就會出現舊時的急躁好斗心情,把不同意見的人叫出來比劃比劃,大家手上見真章,誰贏誰說話。
唯獨是蘇韻這種不怕吃苦聽話訓練又讀過書的新一代,才會把他那些在別人看來挺胡鬧的訓練方式一心一意地認真執行,并且還發自內心地去認同它們。
他的徒弟多了去,除了收來教導功夫的人,也有和他水平差不多前來互相學習的人;但就只有蘇韻這一個徒弟的思想,最接近他的思想。
所以說,要是蘇韻是個規規矩矩的孩子,他可能還沒有那么喜歡她。
難怪古語里有著“忘年交”一詞,明明兩個人從外在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但內心卻是無比接近。
比起呂少龍對蘇韻的逐漸偏愛,蘇韻亦是在日常的接觸里越發地敬佩他有句話說評價一個人不能超出他所在的時代,但呂少龍的武學思想卻是早就已經超出了他所在的時代。
所以他才會在思想和見識都基于后世社會的蘇韻的眼中,顯得是超越時代的先驅那般偉大,是一個時代里永遠不朽的傳奇。
而呂少龍的偉大,不止在超越時代的功夫理念,亦在于超越時代的自信思想。
“想學我,就多動腦子。”一天訓練完畢,呂少龍突然對日漸崇拜他的蘇韻說了這么一句。
之后,他就停下了對蘇韻的訓練,讓她自行領悟。
蘇韻愁得想了整整一天一夜,身邊能問的人也都問了一遍,依然沒能得出一個想要的答案。
看她愁得原本漂亮耀眼的大眼睛都黯淡了不少,心疼的長輩們紛紛開始了給她進補的舉動。
于是,白天在蘇屋邨喝蘇阿婆和王師奶的老火靚湯、燉品,晚上又在許家吃許老太的藥膳、琳寶契媽的營養餐要不是有系統照應著,這么幾天胡吃海塞下來,估計人都得寬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