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智障是智障了點,但被湯姆這么一打岔,蘇韻還真的有點找回了一些智商上的優越感。
特別是接下來她還參與后期特效制作一事這可就是她的舞臺,哪怕是庫布里克,也得老老實實在時代的科技差距下反過來跟她學習。
于是這一大一小就這么如同兩塊海綿一般,互相從對方身上汲取起了自己目前所需要的知識源泉。
越是學習,就越能感到知識海洋的浩瀚程度到底是多廣闊深沉。
盡管有著系統小黑屋的各種高科技3d投影教程,但偏向機械性的閉門自學,肯定是不如身邊活生生的大神言傳身教。
再加上對戲的對象有變,除了偶爾和湯姆菜雞互啄之外,其他時間蘇韻都是在面對簡方達這種家學淵源又天賦異稟級的演員。不知不覺間,似乎連蘇韻自己都開始感覺到了自己身體上乃至心理上的變化。
仿佛就是突然之間靈光一閃的覺悟通透一般之前拍的戲份都是小機器人還未正式被養母完全激活,所以整體氣氛是偏向有點詭異的恐怖谷式氛圍那么,她那時表現得,就太過像一個“真人”了。
還未正式完全激活情感模式的小機器人,只是下意識地按照程序去跟隨養父養母,只是一個死板地執行程序任務的機器;而被正式完全激活情感模式之后,小機器人認定了第一眼看到的養母就是“母親”,所以向其傾注了一個孩子能給予的所有愛意。
同時,也因為這份愛意,衍生出了羨慕、嫉妒和恐懼等負面情緒。
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所應該擁有的情緒。
在這一刻,蘇韻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庫布里克在她重拍了許多次許多次后,反而是選擇了她心累至極到有點機械性地重復時所拍出來的那一段她自己一拍完就覺得不好想重來,結果卻是莫名其妙地過了
心中既是茫然,但又松了一口氣。
不過,蘇韻現在總算是解答出了這份遲來的茫然答案難怪庫布里克不會像普通導演一樣給她講戲,原來是他早就看出,她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
有人提點講戲的話,瓶頸期的疑惑迷茫就會自然而然地輕輕松松跨越過去,但印象一定并不會深刻,并且還會使得下一個瓶頸期更加困難。
唯獨是只有千百次經驗積累,在瓶頸期苦苦掙扎努力思考,也許再加上明眼人旁敲側擊的一點提示,方可穩妥又安全地跨越瓶頸期,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下一個階段沉淀。
蘇韻這個頓悟時機也來得巧妙今天是開始拍養母正式完全激活小機器人情感模式的一個劇情轉折點,根據之前的經驗,在場的一眾工作人員都是抱著今天甚至接下來幾天都要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了。
誰料,在飾演養母的簡方達按照說明書將激活觸發詞一個接一個地念完后,蘇韻那一直保持著微微發直的眼眸,就伴隨著精準計算過的光影,慢慢浮現出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神采星芒。
“這些詞是干什么的,媽咪”最后一個稱呼喊出,一直只被小機器人直呼名字的養母莫妮卡的眼中,也開始泛濫起了一種失而復得的淚意。
“很好,保持住,我們還要再拍幾個機位,就保持住剛才的狀態準備再來一遍。”又一次炒了攝影師自己動手做攝影的庫布里克,十分滿意地沖蘇韻那邊喊了一句,然后就揮手招呼負責另外兩個機位拍攝的副攝影師起來。
這種通過神態的細微變化來表達轉變的極需演技場面,除了專注攝影的攝影師和作為攝影師加導演的庫布里克,其它圍在旁邊的工作人員其實是不容易看出其中巧妙的負責攝影的人有攝影機幫忙開掛,能清晰地憑借著光與影的藝術,去細看到那細致到眼瞳發膚這一級的演繹。
至于其它圍在旁邊的工作人員之所以會也能感受到、明白到蘇韻這段一次過的原因,還是因為兩人之間的劇情和氛圍都太好。
父母對孩子的愛意有多深沉,自古以來就一直被各種贊譽頌歌。
他們都是知道這段劇情大致上是女主莫妮卡在這一瞬間,把終于會叫媽咪的小機器人當成了自己失去的親生孩子。那種母親與孩子之間緩緩流動卻又無需多言的愛,即使是大字不識的人,都會天然地為這份與生俱來的愛而感動。
特別是之前簡方達這個臨時代替著“父母”位置的大人,對蘇韻這個演繹著“孩子”的孩子,在對戲時、休息時不遺余力的照顧,眾人都看在眼里。
所以蘇韻這個孩子才會進步神速并且開始真正地投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