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韻這個無情集郵黨站在原地心里想得挺美,而不知道她想得挺美但人長得很美的莊隆已經拉著行李箱走了過來,一開口就是帶著幾分軟糯的流利粵語“我們接下來是去京都”
這人和嗓音的反差萌,蘇韻已經習慣得不能再習慣了,倒是第一次見識到莊隆說粵語的翻譯吉田很是驚訝。
他自己就是精通中、英、日三語的青年人才,而這“中”里面雖然包含了國語和粵語。但因為某些不好言說的原因,他平常的工作還是在香江和東瀛兩邊較多,所以粵語更精通一些。
為了最大限度做好巖崎峰子的翻譯工作,吉田是敬業地去看了人工智能這部電影,后半段里莊隆的角色“喬”出場時除了極度的俊美逼人之外,那一口流利磁性的英文,讓專業對口的吉田很是驚嘆華夏人居然能有一口這么好的口語
當然,吉田不知道的是,蘇韻最開始也對他的口語很是驚嘆,默默地改變了她心目中“東瀛人說英文大概只有東瀛人自己能聽明白”的一貫想法
別看蘇韻是個沉迷二次元的阿宅,但一說到正事上,她一直都挺自干五的。
而且現在又加上了呂少龍的影響,那種關于民族關于國家的自豪感就更是強烈要是外國人客客氣氣,那她也客客氣氣;要是不客氣嘿嘿,那可就別怪她同樣不客氣地重拳出擊了,畢竟先撩者賤不是
還好,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不能一概而論。
言歸正傳,三人正式碰了頭之后,直接就打算轉乘新干線前往京都。
東瀛的新干線在1964年開始通車運營,而它的第一條路線,就是蘇韻三人即將乘坐的連結東京、名古屋、京都和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干線。
蘇韻五十年后也曾在旅游時乘坐新干線旅游東瀛,但那時候已經略顯老化的列車和車上人擠人的不愉快體驗實在是糟糕,如今這新干線才剛剛運營十年,估計能洗刷一下她從前的不愉快體驗記憶
事實證明,她想的是真的有點多。
五十年前的新干線和五十年后的新干線,是壓根就沒區別到甚至就像是一直循環往復復制黏貼的
人都不怎么是同樣的人了,唯獨車還是同樣的車,而擠也還是同樣的擠。
眼看前面人山人海擠得只能用挪來移動,莊隆這下子就連行李箱都顧不上了,一把抱起蘇韻,生怕她這個小身板一進入人海就會被淹沒到不知道哪里去
蘇韻倒是不慌不忙地一手拖一個行李箱,硬是用兩個行李箱一前一后地作為護盾,為她和莊隆與人海之間隔了一點點距離。
這樣的做法,好處是莊隆不用被前面姑娘的馬尾糊個滿面;但不好的一點,就是前面姑娘每一次腦袋的活動,莊隆都會被她那厚重濃密的馬尾扇一下
唉,也就是現在的人頭發都濃密,要是換了以后那些禿得連虱子都養不起的人,哪里會有這種兩難的糟心事。
吉田艱難地在人群的包圍里擠出半張臉可見的微笑“東京這里就是這樣,等列車行駛到后面的站點之后,情況就會好很多的了”
即使明白到東京站是,但他這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襯著后面那一批“沒有我擠不上的車”的花式擠車的人群,看起來就很是讓人心情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