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完蘇韻這一日暴富的神話后,趙勵明又頗有些觸動的模樣“所以我說,搞實業要比搞影視容易多了。”
就像那被腰斬的輪流轉,一旦不能打,那么就會被上面的人當成棄子,白費了之前所有的努力;而搞實業特別是地產業,在預購的制度下,還未拿到地蓋上樓,就已經先回本了一部分。
等蓋完樓之后,錢和資源那就是源源不斷地來。
而且就目前的房地產環境來說,只要你能拿到開發權蓋好樓,那么就不愁賣不出去趙勵明想要上去深市搞事業,那也是做足了功課的在他之前,已經有一位港商和深市特區房地產公司這個深市第一家、同時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深市的房地產公司商定好了合作,通過深市出地、港方出錢這種模仿制造業“來料加工”的經營模式,建立了深市在改革開放后,有關于商品房建設的首次嘗試。
而這一套盤活了深市土地、承載了沉重歷史印記的商品房小區,名叫“東湖麗苑”。
但比起打算如想要像當年炒起香江房地產一般把深市房地產炒熱、然后趴在人民群眾的血肉上大賺特賺的其他港商;趙勵明卻是想要走一條賺不了多少錢、卻能保障人民群眾在有屋住的基礎上,也不至于被炒至瘋狂的房地產行業壓垮的一條荊棘之路。
若是再過幾年他才想這樣做,蘇韻都不同意他去冒險挑戰已經在深市扎根了的資本家們。
所幸,目前這個年代,負責深市房地產行業的負責人初心未改,依然抱著一顆既要姓“資”的投資,也要姓“社”之良心的初心。
房地產行業帶來的資本積累,固然能大幅度促進深市建設所需的原始資本,但在發展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卻也是需要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
“這種明顯會減低資本積累速度的提議他們會答應嗎”雖然趙勵明自己就是個理想主義者,但同樣也在香江見識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他,倒也對在資本利益的驅使下許多人從此就忘卻初衷的做派有所認識。
“如果是其他人的話,我也不放心,唯獨是你”蘇韻認真地看著他,“你是在新加坡那邊見識過居者有其屋模式的特殊人才,對于房地產這個行業的發展有著國際級的認知和見識,兼且又還是香江趙家的人,除非他們真的被快速積累資本這個問題迷了眼,否則,就絕對沒有拒絕你加盟的理由。”
“而據我所知,深市特區房地產公司的總經理駱先生,當年為了解決地皮出租這個我們看來很尋常、但在那邊看來仍然很大逆不道的問題,就翻遍了馬列原著,最終尋章摘句獲得了列寧引用恩格斯的話語消滅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滅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轉交給社會為了保證深市這唯一的原始資本積累方式能成功實施,聽聞深市所有的房地產干部都把這句話背到滾瓜爛熟,一旦有人質疑土地怎么可以租給資本家的問題,就立刻甩出這句話來堵住質疑者的嘴。”說到這里,蘇韻唏噓不已改開初期的時候國家沒有多少錢,只能緊巴巴地撥了一些初始資金和盡量給了一些政策優待,讓劃為特區的地方自己努力。
就例如深市這個后來以“深市速度”聞名世界的區域,當年能拿到的資金也就只有三千萬,而這個看起來很龐大的數字對于建設一個經濟特區來說,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好不容易想到了利用地皮出租的方式積累原始建設資本這一招,居然還招惹來不少思想僵化的老頑固的質疑和抵制。
也虧得當時這批先驅建設者思維靈活,用至理打敗質疑,用魔法打敗魔法,這才保證了深市這個后世赫赫有名的經濟特區沒有創業未半而中途崩殂。
蘇韻在這邊還唏噓著感嘆這一代人的不容易呢,趙勵明卻是已經被她的話驚呆了,定了一下心神,這才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道“現在去內陸投資的要求這么高了嗎做個生意還得熟讀馬列原著全篇,兼且做好相應的參考文獻理論工作以應對質疑的提出”
“倒也不是這樣”蘇韻也是被趙勵明的神邏輯弄懵了一下,后來轉念一想方才有些明悟趙勵明的擔心來由那個保守動亂的年代才過去不久,被劃分出去的地區,對故鄉便總是心存依戀卻又有所擔憂。
“這么說吧,因為意識和眼光尚未能完全轉變過來接軌世界,所以面對保守教條和傳統規矩時,想要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必須靈活地、合理地不守規矩。”這也是為什么深市那批先驅建設者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尋章摘句,用教條主義對抗教條主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