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想到但謠言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些腦子有缺陷或者心存惡意的人會始終堅信謠言、并且還會繼續成為謠言傳播者的這個問題,蘇韻便還是覺得直接從源頭直接掐滅比較實際。
且不說即使是看似能暢所欲言的網絡時代,也有著無處不在的河蟹大軍;就現在這個紙質媒體和官方通報更掌握話語權的時代,兼且再加上人們的思想都還沒有那么跑偏和“自信”的基礎那么,官方強而有力的辟謠和通告,是絕對能擊潰一切包含著惡意的謠言和污蔑。
不過這世上大多數人都還是喜歡“膚淺”地看戲吃瓜,面對著上有嚴肅話題的現象,自然就會順理成章地出現下有娛樂八卦的玩法。
因此在后世的各處網絡載體之上,對于蘇韻的真正實力評估的掐架貼,亦是足以和她那讓人津津樂道的緋聞情史掐架貼同臺競技的存在。
最搞笑的是,因為蘇韻唯粉的數量總是比數量分散的各家c粉多上許多,所以每次提到蘇韻相關話題時,無論是比美貼還是掐c貼抑或是實力評估貼,到最后基本都會變成粉絲聚會認親的狂歡貼;然后將所有眼紅聲沙的掐架,演變成親親熱熱地復制刷屏,瘋狂吹起瑪麗蘇這個從幕前到幕后、從演藝到導演都是做到了極致的傳奇神話
兼且她那人生贏家一般的美貌和各種有根有據的被暗戀被明戀史,更是讓人們磕得死去活來,從線下撕到線上,爭論多年始終不休。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縱然總有人引導著蘇韻實力不濟全靠獎運好的消息,但利益相關的那些人,都覺得蘇韻除了實力評得上一流之外,其運氣也是好到極,是投資和合作的特優選擇。
一部電影作品能賺錢或者能拿獎,就是投資者和合作者的最終要求。
而蘇韻不但兩樣都做得好,而且時運還高,頻頻沖獎都能成功,這簡直就是完美
不像某些有實力的倒霉鬼可憐蟲,竭盡心力好不容易才拍了一部好片子,結果同屆競選獎項時連環撞車好幾個大神的神作這一類人,雖然不是票房毒藥,但在多少有點“講i究x”的投資商眼里,是比票房毒藥還要坑的天坑。
最為關鍵的是,天臺郵差和蘇韻的這一次沖獎成功,除了代表著華夏電影的商業意義和藝術意義都有了一個重大變革之外;其所隱含的政治意義和探討,更是讓與此相關的人為之矚目。
早在年前,趙勵明前往深市視察地產事業時,就和蘇韻談好,將天臺郵差帶到了深市開展了一次小型的內部放映。
高速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多樣的犧牲和一時的錯誤,深市這幾年順應政策的高速發展之中,亦是暗中滋生了不少問題,一如當年為了促進經濟飛速發展而無奈放棄了一些東西的香江。
許多時候,那些發展必然的彎路和錯誤,每一個已經發展起來的大城市都已經走過;但即使是有著先例,后來者也始終都是難以避免地踏上了重復的坑,仿佛這些坑必須是自己親身踩過跌過,才能是真切地認識到痛和錯誤。
不過,蘇韻和趙勵明這兩個見識過這些歷史的人,都不想看到寄予厚望的深市也逐步走向這個模樣。
可以說,這一部被后世稱為“預言神作”的天臺郵差,蘇韻拍它的原因,并不止是為了沖獎。
而是為了通過電影的普及性和引導性,自上而下地去警醒、去引導所有人當一切都為了發展讓步之后,是必然會在那看似華美輝煌的外殼下,暗自伴生出令人難以忍耐并且遲早都會爆發出來的糜爛瘡疤。
與此同時,趙勵明所主導的那些良心產業,亦會成為最后的底線界限和宣傳的榜樣,用來勾起某些新興大戶那尚未被污濁大環境完全污染的良心。
誠然,依靠良心而行并不是最后的保障,所以趙勵明是逐漸有了以此為根基,從商到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