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袁紹這樣的人,即便戰敗了,勝利者也會看在袁家的份上,對待他十分客氣,不會以俘虜的方式對待袁紹。
然而人們真的想不到劉哲會直接殺了袁紹,連一個體面的方式都不給,直接押上街頭,像普通囚犯一樣砍頭。
“真狠”
聽說了這個消息后,很多人只能這樣來評價劉哲,同時心里對劉哲感到恐懼,一個已經掌握了河北四州的人,手下兵強馬壯,行事又果斷狠辣的人,對這個天下有什么影響,不用想也知道了。
至少袁術在聽說這個消息后,再次從他的領地上募兵十萬用來保護自己,甚至他都不敢叫囂報仇。
在幽州,隨著袁紹一同被處死的還有袁家滿門大小,在這個時代,這就是爭霸的代價,這是一個連坐的時代。
一同跟著袁紹赴死的還有逢紀,他拒絕劉哲的招
攬,決意追隨袁紹一同赴死,這讓劉哲十分可惜。
逢紀是袁紹手下他為數不多能看上眼的人,他的身影出現在袁紹所有的決策中,有好幾個決策都是由他制定。
像偷襲劉虞,趁機占據青州等,袁紹的很多戰略決策都有他的建議,可惜,他遇到的是劉哲與劉哲一幫謀略大局觀都比他強的幕僚,讓他功虧一簣,無法輔助袁紹成就霸業。
比起逢紀慷慨赴死,袁紹的三個兒子就顯得丟人了,上到刑場哭哭啼啼,丑態百出,據說當時將袁紹氣得吐血暈死過去。
對于辛毗,劉哲將其交給劉和去處理,因為他是害死劉虞的直接兇手之一。而辛毗的哥哥辛評在知道弟弟的死訊后,他沉默不語,默默向劉哲行一禮,拒絕劉哲的招攬,離開了幽州,南下隱居,不過最后他被曹操招攬,為曹操效力。
除此之外,袁紹手下的官員大部分都投降劉哲,像崔琰這等內政人才,極大的緩解劉哲手下的人才不足,讓劉哲手下實力得到極大的增強。
荀彧的兄弟荀諶也投降了,他在袁紹手下混得不開心,一直被袁紹懷疑,讓他心灰意冷,在荀彧的勸說下,投靠了劉哲。
袁紹死了,青州也被攻下來了,劉哲的地盤已經有了大漢十三州中的四個州,成為天下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諸侯。
按道理來說,劉哲應該繼續進攻,一鼓作氣攻下其它地方,一次性統一全國。
不過劉哲并沒有打算這樣做,而他的手下荀攸郭嘉等這些一等一的謀士也建議劉哲暫時修生養息,先穩定現有的地盤,積蓄實力。
劉哲同意手下們的建議。這一次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攻下了青州,處死袁紹,想必已經嚇壞了一大批人,再繼續攻下去,難免會引起全天下的反對,甚至還有可能再出現一次聯軍,雖然劉哲不怕,不過這對劉哲來說沒有必要,聯軍易打還是單獨的諸侯易打,劉哲能分得清楚。
天下的諸侯都擁兵自重,相互攻伐的勢頭開始出現,劉哲可以暫時收縮,坐看他們相爭,日后好收漁
翁之利。
而且雍州傳來消息,關羽已經率軍進入馮翊郡,還有并州的北方,這兩處地方都需要大量的物資支持,再打下去對劉哲來說暫時沒有意義了。
不過收縮容易,但收縮了如何讓天下人對自己放松點戒心就難了。劉哲收縮了,反而更有可能會嚇壞一大批人。天下人都知道劉哲喜歡偷襲了,你大爺的收縮起來,是不是想躲在旁邊趁機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