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王御史是真的太失望了,倒不是因為王御史的這個諫言角度顯得太沒有人情味,不顧武侯之子的死活,而是“你舉報這些前,有去詳實核對過內容的真假嗎御史臺的職能是監察百官,肅正綱紀。不是讓你如長舌婦般捕風捉影,陷害忠良。”
這話就說的有些重了。
王御史立刻下跪,山呼不敢“微臣該死,但臣說的句句屬實,沒有編造啊。”這可是太后給他的情報,怎么可能有錯
“那你知道私兵一事,朕已經下旨同意了嗎”
“啊”王御史傻眼了。這、這他怎么能想到,不對,這種事,哪個皇帝會同意又是哪個臣子會傻兮兮的直接上旨去問啊
寒武侯就敢啊。
而寒起之前匆匆回京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上給皇帝的折子被批準了,但需要面談。
皇帝和寒武侯都是辦事喜歡講究效率的,保護寒江雪的陪戎小隊這才能夠很快到位。其實皇帝當時的意思是,糧餉也不需要武侯出。畢竟出事之后,無夷王身邊也是要增加護衛的,順帶手就能一并算進去。
但寒武侯卻很堅持,禮不可廢,也不可僭越。寒江雪一個小小的虛銜,怎么能享受和無夷王同等的待遇
“你就是太守禮了。”皇帝當時是這樣對武侯說的。
哪個立了寒武侯那些不世之功的武將,能像寒武侯這樣十幾年如一日不說怎么張狂驕縱吧,至少不可能還如此堅守本分。
皇帝對寒武侯再滿意不過,也因此,他對于王御史的感官就更低了。
一個大臣想要在朝中立住,要么是個聰明人,要么是個心有堅持的君子,哪怕是個混吃等死的諂媚小人呢,至少總得圖一頭吧皇帝真的不能理解,像王御史這樣又蠢又毒,還總是跳的格外高的,為什么還能至今留在任上。
他下面的人都是瞎子嗎就沒有人想過搞掉他,取而代之應該很好搞吧
王大人趴俯在地上,眼前一黑,完了。
寒江雪翻箱倒柜,在書房折騰到了大半夜,終于在即將燃盡的蠟燭里,看完了所有的東西。他過去是真的沒少寫,也不知道說好的咸魚之魂都去了哪里。不過他倒是差不多理順了自己過去的心里路程。
小時候隨祖母上京前,他應該是還沒有覺醒現代記憶的,或者說哪怕開始有了,也不完全,他自己都被搞糊涂了。
只是本能的把現代的世界觀,強行套在了這個世界上。
等到回京之后,他才開始被一點點的教導著區分開了兩個世界的不同,又接受了全家都可以變成大貓只有他不可以的現實。
順便一說,大哥真好rua啊就像他想的一樣。
他本來應該是想完完全全屏蔽掉現代,真當自己是一個小孩子,專心致志的去融入他的家庭的。一開始也確實如此。
只是中間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他其實并沒有他以為那么咸魚。
聞嘲風在蓮缸里轉了又一圈又一圈,心想著,完了,完了,人就不應該做壞事。
然后,就聽到寒江雪自言自語“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和無夷王往來是真的,實在不行就去問問無夷王好了。就是不知道為什么無夷王的字和奏折上的不太一樣。”
但這些信件都沒有署名,又能和無夷王的話對上,只能是無夷王了啊。
就是很奇怪,信上的時間雖然能追溯到好多年前,但在先帝駕崩、新帝登基前后,他和“無夷王”就再沒有了往來。是發生了什么事嗎還是這之后的信件都遺失了
聞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