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那種皇室階級的大封建,而是非常狹窄的小農宅斗封建。她至今還把自己放在小妾的位置上,覺得皇后就是主母、是一個家的女主人。
她頭一回見皇后時,不小心漏嘴的那句“我一個當小妾的,就應該站在一旁給主母掀簾布菜”,至今還是宗親們茶余飯后的八卦,人人都在說貴妃有多么上不得臺面。在她眼里,是沒有什么皇權政治的,只有她的小家。
所以,當鄭貴妃得知了聞嘲風放出去的風聲后,她第一時間就上了當,憂心忡忡的前往了皇后所在的長樂宮,想要為皇后分憂。
皇后這邊也一如聞嘲風的猜測,對貴妃是有那么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忌憚的。
她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如此,明明貴妃也不是多么漂亮,又不年輕,還蠢的可以。她試探了好幾回,對方真的沒什么心機和手段的,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她是皇帝的第一個女人,并且為皇帝早早生下了大皇子。可也就僅此而已了,貴妃對皇后一直是很恭敬的,從沒有過任何掐尖攀比之心,甚至還會訓斥對皇后不敬的入宮新人
正在皇后一邊溫柔撫摸著自己的肚子,一邊想著自己對貴妃的成見時,總是經不住念叨的貴妃就到了。
鄭貴妃的審美也是一言難盡的很,飾品永遠以金銀為主,頭頂海棠大花,衣服上也必須有各種花紋,整體色調不是大紅就是大紫,宛如一個活體展示柜。由遠及近的走來,就像是一團火焰在跳躍。
行的禮大差不差,說的話也很奇妙“皇后姐姐。”
明明貴妃的年紀要比皇后大很多,因為她比皇帝還要大,但她卻堅持皇后是主母,必須得叫姐姐。
皇后試著讓貴妃改了幾回沒成功,后面也就習慣了。
習慣,多么可怕的一個詞。
“妹妹怎么有空來此”皇后如今也能臉不紅心不跳的對可以當她娘的貴妃,喊出這一句妹妹了。
貴妃直言了來意,聽說皇后這一胎不穩,她很是擔心,特意來看看有沒有什么能幫忙的地方。這是皇后的第一胎,年輕人沒什么經驗是正常的,她勸皇后一定不要藏著掖著,有什么疑問就大膽問,不要怕被人笑話,不要像她當年一樣。
皇后“”就不說宮中的御醫、太醫了,只說她娘家就不知道有多寶貝金貴這一胎,送了不知道多少名貴的藥材和方子入宮,她怎么會不好意思開口
可是偏偏這貴妃就是這樣,她看上去是如此的真摯,讓你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她。
最后,皇后也只能四兩撥千斤的用其他事情來轉移貴妃的注意,好比“大皇子也快回來了吧妹妹就不擔心他嗎不準備準備”
“嗨呀,他我有什么好擔心的都游多少回了。”貴妃是真的一點都不擔心兒子,也算的上是某種意義上的傻人有傻福,她一直覺得整個計劃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呢她就等著兒子回來治好皇帝的驚夢了。到時候全家其樂融融,美滋滋啊美滋滋。
皇后明明在家里學了一千種宮斗的手段,卻每次在看上去就很好對付的貴妃身上無處施展,宛如對著棉花打了一拳。就,憋屈的反而是自己。
“本宮還是不勞煩妹妹了。”皇后也不自覺就變得直白了起來。
但貴妃哪里聽得懂這些呢她雖在皇帝身邊伺候了多年,但她和皇帝一樣,就是這么一個不求上進的性格,根本就沒想過要學的知書達理,當年是怎么聽不懂別人的客氣話的,如今依舊。皇后說勞煩,她就真的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了。
“不勞煩,不勞煩,我從小在家就干活兒,天生的勞碌命,現在每天反而不能干了,不然別人會笑話皇帝和姐姐,我不知道有多空閑。”貴妃連連擺手,她的性格就是這樣,認真里還帶著那么一點勞動人民的質樸。
皇后長嘆一口氣,她就知道會是這樣“妹妹”
“而且,”貴妃傾身上前,連說悄悄話都說出了一種大聲逼逼的感覺,“那位那邊我們總要防著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