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氣功,在炎夏淵源流海中存在了有至少一千年,“氣功”一詞最早見于唐代道教文本,宋代也有記載,但此后很少出現。在1949年之前,各種體操、呼吸技巧和冥想技術就已經廣泛存在,但是那時候它們還沒有被統一稱之為氣功,而是在各種組織、神秘主義集團、功夫行會乃至醫學世家里以各種不同的名目存在著。
直至1949年后,“氣功”一詞才廣泛且頻繁地出現于漢語當中,并逐漸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概念專指那些來自炎夏的身體技巧。氣功真正興起是在80年代,當時全國上下皆卷入了這場對于氣功的迷狂,全國數千萬人修煉氣功,“氣功大師”受到明星一樣的禮遇和追捧。當時全國產生了幾十家氣功報刊和大量關于氣功的學術著作。此外還有隨處可見的氣功醫療院、氣功表演會等。
甚至在官方和科學界,這一熱潮都得到了重視和認同。
林不凡按照父親告訴的地址,找到了這家名叫星云的場館。
這星云館坐落在吳山腳下,是個三層樓的仿古建筑,紅漆柱子,盤旋樓,頂部是八角龍,蓋的是瓦片。
這星云館在解放前就存在了,聽說是個發號星云的和尚做談講佛的地方,這樓以此和尚而得名。
“唉”林不凡搖搖頭,心道好好的一個古跡,現在變成神棍騙錢的場所。
走了幾步,林不凡突然立足,院落中間有棵梧桐樹,樹干很粗,枝葉凋零。
樹的邊上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的星云所栽。
林不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歷史真是微妙無窮呀。
他笑著看看天空,遠處有黑色烏云飄過來
突然他心里有了一個想法。
林不凡直接走到了三樓,三樓走廊坐著一個中年婦女,穿著白袍,像那種打太極的衣服,頭發盤了起來,用一簪子戳住。
看打扮像道姑,看氣質像廁所收門票的大媽。
林不凡也不懂規矩徑直的朝三樓大門去。
“站住。”婦女將林不凡一把拉住。
“怎么”
“你說怎么聽張大師的講座不給錢呀”
“多少錢”
“一張。”
“一張是多少”
“100”婦女撇撇嘴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怎么那么不懂規矩,第一次來聽課嗎”
“嗯,慕名而來。”林不凡付了100。
99年很多地區工資才500多,恐怕是當時最貴的門票了。
大門在走廊盡頭。
林不凡一進去嚇一跳。
尼瑪,烏泱泱地坐著好多人。
估摸著也有300多人吧,男女老少都有,一個個瞪著眼睛,表情虔誠地盯著臺上看。
林不凡在后排找了個空座坐了下來,然后打量臺上的張大師。
張大師號稱是龍山13代掌門,師傅潛龍大師親傳潛龍氣功于他。
那年代里氣功有很多派系,有嫁接的,比如嫁接到峨眉派,說自己是峨眉氣功;有所謂自創的,比如孔雀明王氣功,名頭都是很響亮的。
也有像張天昊這種信口開河,胡謅一個門派,一個師傅的神棍。
臺上張天昊一身道士的打扮,長發盤起,戳著一只玉翠古簪,下巴留著山羊胡,穿著一雙布鞋,看著還真有幾分道家風范。
“那么進入下個環節,今天來了一對父子在哪里”張昊天朝臺下看去。
這時候人群中站起來一對父子,父親大約60來歲,穿著的確良衣服,頭發白花,佝僂著背,一副被歲月磨難的痛苦表情。邊上的兒子40歲上下,看著還挺正常。
父子倆人走上了臺。
張天昊說道“這對父子來自幾千公里外的遼山省,來這里就是找我治病的,現在說出你們的故事,給大家聽聽。”
那父親眼神凄涼地看著眾人,一口地道的老山人口音“大家好,我來自遼山,這是我兒子,在他7歲那年,我帶他進山打獵,想不到遇到了熊瞎子,我兒子當場被嚇的暈過去了,我拼了命,抱著兒子奔跑,跑呀跑呀,幸好熊瞎子沒有追上來。回到家,過了一晚上我兒子才醒過來,但是但是”
說到這里的時候這老漢哽咽地泣不成聲。
全場觀眾屏氣凝神,等著“但是”后面的話語
“但是我兒子醒過來后就不會說話了,幾十年來,我輾轉了整個炎夏,看了無數的醫生,都差不出個所以然,寨子里的赤腳醫生說我兒子的精魄在驚嚇的那一刻出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