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尺背面,刻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是用小楷寫成,頗具章法。
陳留堂識得此字,和那日鄭玄寫下的字跡如出一轍。
而《天人感應術》更是鼎鼎大名,據玄青子所說,董仲舒以天人感應術為漢武帝延壽三十二載,從此道家式微,遁走南方,與楚地巫術結合化為道教。
“帝王之將興也,其美祥亦先見,其將亡也,妖孽亦先見,物故以類相召也。”陳留堂摩挲戒尺背面,呢喃道。
在漢武之前,天災**都認為是自然的顯化,其中以荀子《天論》中的“天有尋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為典型代表。
可到了漢武帝時候,儒家先賢董仲舒則認為天道與人道之間有冥冥感應,治世將出時有祥瑞顯現,禍事來臨時有天災降臨。
他輕聲誦讀戒尺上的經文,慢慢的魂兒似乎飄到一茫茫云海,在云上酣睡。雷電驟響、風雨交集、日出日落…一切切的自然運行他似乎融入在了其中,感受到雷電的暴虐、日出的溫熏、風雨的滋潤。
萬物運行的軌跡似乎隨著他的思緒在牽動,他想要雷,天地間春雷乍起;他想要風,在嶺南卷起一股股臺風;他想要雨,天上下起汪汪涓流。
“可惜這一切都是幻相。”陳留堂睜開微瞇的雙眼,炯炯有神,散著神異。
天人感應術精妙在于與自然天道建立起冥冥感應,從而影響天道運行。
沒有祥瑞,那么便由圣賢造。所以漢武雖窮兵黔武攻打塞外匈奴,但國不滅,更封謚號曰“武”!更有董仲舒逆天機為漢武延壽,強行奪取天機,延壽三十二。
天人感應在于逆,而非順!
逆,則四海安泰!
順,則國喪人亡!
“天予不取,必受其害。”陳留堂忽然明了,圣賢敦敦教誨,并不是牧馭萬民,而是在于讓他們在這天地間爭取一線生機。
儒者,人需也。
為什么燧人氏、有巢氏、大禹會被儒家尊為圣賢?
為什么商湯周武此等叛國逆臣被孔子尊為圣王?
因為儒家思想本來就是人定勝天,而不是固步自封化綱常倫理為鎖鏈馴馭百姓黔首!
“后有不賢者歪曲經義,才使儒家淪為儒教,莫大之悲哀。”陳留堂嘆息道。
儒家與儒教只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前者只是學說,而后者是愚弄世人的宗教。
雖差之微毫,卻去之千里!
“鄭師留給我天人感應術更多是想讓我躲避張角的追尋。”陳留堂捂著胸口的地書,南華老仙的三冊無字天書張角因馬元義丟失一部,自然是十分牽掛。
鄭玄在人間停留兩天不肯離去的執念就是放心不下陳留堂的安危,后輩弟子有如此之人,他豈能放任自流?任其生死不顧?
可他又擔心陳留堂名負其實,所以追問陳留堂什么是儒這個最簡單的問題。
幸好,陳留堂答上來了。
想完此事后,陳留堂默念天人感應術,只見須臾間,他似乎化作隨處可見的風兒,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