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蕓自然得順著她的話,“老祖宗說得是,朱媽媽也說,二少爺他最是心善,路遇疾苦,贈錢送糧,當初正因為他救我一命,今日我也該為他積德祈福,相信再過不久,他也該回來了。”
老太君直點頭,這些話她愛聽。全府上下,也沒人敢在她面前說宋珩死了,再回不來了,傅蕓做為當事人,則更不能說。
“你母親還有祖母那里都忙著,我暫時還沒跟她們說,等明兒早上啊,把她們都叫過來,她們見了這兩孩子,肯定也喜歡。”
傅蕓點頭笑著稱是,心里想著,您都說喜歡了,別人還敢說不喜歡嗎
剛剛在老太君身后著著的婦人上前來給傅蕓行禮,“二少奶奶,我是這兩個孩子的表舅母,若非家中實在困難,也舍不得把孩子往外推。”
婦人說著,拿帕子抹了抹眼淚。
傅蕓忙起身去攙扶。
老太君則嘆息道“他們是我們宋家的孩子,說起來慚愧啊你們做表舅父表舅母的把孩子養到現在,不是心地純善,豈會管這閑事”
傅蕓也道“舅母快別哭了,您對孩子們好,他們長大了自然要記得您的恩情。”
父親的信里也提到這兩孩子的情況,家中沒什么產業,一套二進的院子叫那堂伯父給霸占了去,余下的幾十兩銀子歸了堂叔的荷包,唯獨這兩孩子沒人肯要,男孩養大了要娶妻分家產,女孩養大了要賠一份嫁妝,都是精明人,只拿家產,不要孩子。
這表舅父表舅母是難得的一對好人,實在看不下去,把兩孩子接回了家中。
傅蕓不知道的是,她進門前,老太君還發了通脾氣,當下就派了人給孩子們的堂伯父,堂叔父帶了話,叫他們明天過府聽訓,罰跪祠堂。
孩子的表舅母欣慰道“來時我還在擔心,現在看到二少奶奶通情達理,如此和善,我這懸著的心便也放下了。”
老太君笑道“蕓娘這孩子呀,我也是第一眼看著就喜歡就是年紀輕,沒有當母親的經驗,不過呀,咱們這府里,不就是老精怪多嗎我們教一教,帶一帶她,她差不了。”
老太君這般自我調侃,惹得那表舅母又笑起來,“難怪別人總勸人要笑口常開,看看老祖宗您呀,就都明白了。”
跟老太君閑聊了一會子,孩子的表舅母余氏親自將兩個孩子送往漱玉軒,看到她住的寬敞氣派,知道宋家是看重她,真正放了心,依依不舍跟孩子們道別。
傅蕓叫朱媽媽拿了事先備好的兩匹素綢和十兩銀子給余氏帶回去,余氏抹著淚不肯收,“二少奶奶,我若拿了您的東西,回去別人得說我賣孩子,我是真心心疼這兩個孩子,這東西我便不拿了。”
傅蕓笑說“舅母快別這樣說,我這是拿您當親戚,別人若是看您空著手回去,同樣也得笑話你,說國公府不拿您當人。這人好壞都有人說,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以后長來長往,時日一長,那些人就都曉得閉嘴了。”
余氏想不到她小小年紀,這樣明事理,欣慰道“如此,那我便厚著臉皮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