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蕓還是有一些感動,王氏的為人真是沒話說,就是太懦弱了些,她嘆了口氣說道“伯母的心意豈是銀錢可以衡量,能得伯母如此照顧,蕓娘心中感激,日后太平了,重回上京,必定接伯母去京中做客,再行報答。”
王氏只把包裹塞進她手中,“你小小年紀,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最是需要人照應。不過幾件衣裳而已,于我而言,只是舉手之勞,何談什么報不報答的話。”
傅蕓只好說道“如此,那我便收下了,多謝伯母的厚意。”
王氏笑著點頭。
青蘿和舒惟安見她把包裹收了,她們也都跟著收下了。
三人回了院子里,打開來試穿,王氏的手藝是真不錯,針腳細密,裁剪合宜,穿在身上也服貼暖和,確實比在外面買的要強上不少。
特別是舒惟安的那兩套,選了都是偏灰暗一些的顏色,且還不顯老氣,她看起來竟還比較滿意。
這幾天,傅蕓看中了臨街的一間賣干果的小鋪子,掌柜的聲稱沒有賺到錢,想等到開年租約到期,便不做了。
傅蕓看了那間鋪子的地段,前面是一間絲織廠,那里面有幾百女工每日里進出做工,后面還有一間學院,有許多年輕學子,每逢上下學的時候,極為熱鬧。因此,她想將那間鋪子盤下來做點別的什么買賣,用來維持一下三人在這邊的生計,也就不必再待在宋見知的府上。
通過那掌柜的,她約到了那間鋪子的主人,想談談租金的問題。
結果,見了面,那人卻說鋪子只賣不租了,要價三百五十兩。
她看中那間鋪子最大的原因,除了覺得地段好,還因為那間鋪子后面有三間屋子,中間帶了個小院子,院子里有口水井,若是她們三人居住,再好不過。
傅蕓試著與他砍價,只出二百兩,那人起身就要走,最終在那位掌柜的勸說下,做了些讓步,三百兩,一文都不能再少。
三百兩她那天為了買衣裳,花了十六兩,現在三百兩不夠雖然差得不多,但那人死活再不肯讓一分一毫。
早知道那天便不買那些衣裳可惜這世間也沒有后悔藥,好在店鋪交接得等到開年以后,還有將近兩個多月的時間,她可以慢慢想辦法籌集。
舒惟安當即在掌柜的幫助下,去了絲織廠做工,并非是紡絲,而是抗貨做苦力。
傅蕓擔心她做不來,結果,她二話不說,當場進去試了,幾十斤重的大袋子,抗起就跑。
傅蕓撫額,她雖抗得動,卻也不想她去做這份苦力,辛苦一個月,也才二兩銀子,不劃算。
舒惟安卻道“蕓娘,不打緊的,我從前在家,每日里練功都是搬上百斤的沙袋,做這個只當是練功了,還有錢拿。”
見她這樣說了,傅蕓只好同意,畢竟錢不好掙啊她也不想開口去找宋家的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