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制度推行了一個月,才有了外來者入淮陽時,撞見人人談論養魚的盛況不談論不行啊,公塘是大家一起養,魚是大家一起分,有問題是大家一起扛,誰都怕被推出去當替死鬼,誰都打起精神來養魚。
汲黯觀察了一個月,發現這里面確實沒有存在大問題,瑕疵自然也有,然而任何制度都沒辦法保證完美無缺。他詢問過精衛,征得許可后,將這制度整理了一遍,上書呈給劉徹。
記載了目標責任制的竹簡應當還在路上,汲黯捂著唇咳嗽了兩聲,起身關好夜窗,燭芯噼啪爆了個響,先是一暗,又是一亮。
“奇怪了”汲黯輕聲自言自語“精衛一邊讓我不許與陛下言及賭約之事,一邊又在外來人面前顯露神跡,這是為何”
總不能是想讓陛下過來見祂,特意放水吧
這不可能。
如果要見大漢天子,只微微表態,陛下便會迫不及待去遞拜帖,根本無需祂費盡心思。
精衛究竟想干什么
此中必有深意
為了思考這深意是什么,汲黯整日都在琢磨,無比上心。
他眼里看到的并不僅僅是一位神靈,而是一位能為百姓帶來好生活的大才,若是因為些許不上心,損失了神靈好感,汲黯絕對不會原諒自己。
所以
“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汲黯傻眼了。
讓他懟上級他會,讓他揣摩上意,他不會啊他要是會,還能被陛下扔去長安外面當太守
遂召群賢問策。
“我有一個朋友。”汲黯面容嚴肅,“一次宴飲,和丞相打了個賭,若不提醒太子一事,太子可會犯錯。若犯錯,丞相贏,若不犯錯,我那朋友贏。”
群賢挺直了脊背,認真聽主公講話。
“丞相與他說,絕不能將此賭約泄露。這個中含義便包含了,不能讓人知道我那朋友宴飲之人是丞相,否則很容易被查出真相。我友從未外傳此事,然而,丞相卻在一日,對外人談及自己某年某月與某某宴飲,他此舉是為何”
群賢沉思。
沉思
沉思
汲黯目光希冀,群賢失語,汲黯目光漸漸暗了下去。
群賢之中,有人看到主公如此失落,于心不忍,硬著頭皮站了出來“主公,吾有一言。”
“請說”
“會不會丞相目的并非想看太子犯不犯錯,而是在考驗主公友人呢”
“考驗什么考驗”
“考驗品性,考驗主公友人能否守口如瓶。”
最后本想以疑問收尾,此人想起自己處于被問策中,語氣大拐彎,生生壓成了陳述句。
汲黯神情很是專注地聽完,然后握住了此人雙手,一向平穩的語調也多了幾絲起伏。“君大才”
不會錯的就是這樣
不然,精衛分明只需要等陛下來便是,何必在陛下來之前,就傳下養魚之法和目標責任制。必定是想要考驗他是否以民為本,能否用祂所賜之法使百姓過上好日子。
原來考驗的不是陛下,是我
幸好召來群賢問策,否則,他恐怕一直要迷惘到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