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道“當時汴京城下金賊約十萬眾,若一位上皇能夠支撐片刻,或許可以。然而,先是金賊發現他們上一次來進攻汴京的炮石機,竟然無人拆除,他們一來就能使用,又是天降大雪,如同為金賊平添十萬精兵,這些都并非破城關鍵”
“關鍵是”
“關鍵是,城內疫死者幾半,凍餓死者十五六,士氣大跌,不肯作戰,因而城破,此時天下勤王之兵才至半途,可憐守將姚仲友、辛永宗,自守御以來,夙夜勤勞,食息不暇,卻為軍民毆打至死,骨肉星散,家財盡被劫掠。而靖康天子在此緊要關頭,并未安撫軍民,抗擊金賊,反而是依然在警惕上皇借機奪位,特意讓一百親從官披甲把上皇帶回宮中。”
趙嬛嬛聽到此處,把腦袋一低,只覺耳垂燒到發燙。
好丟人啊
她懨懨地說“這些我都不知,那時被鎖在深宮中,只聽得有人說甚么皇兄昏庸,錯信道士郭京,以為他能施六甲法,召喚六丁力士、天關大將、北斗神兵,還將守城將士都撤走,才使得京師城破”
這事她知曉后,心中是怨兄長,也怨那郭京為何要蹦出來,若他不冒出來,也許京師便能撐到勤王大軍到來,卻不知原來除卻郭京,還發生了其他事情,或許,沒有郭京,城也終將會破吧
王彥嗤笑一聲,笑聲有些冷“好流言。只是可憐郭京,背水一戰不成,還要替君王分擔罪名。”
趙嬛嬛不敢相信“背水一戰頂罪”
“郭京不是道士,是一名老卒,找他來也并非是為召喚神兵,而是要以神鬼名義激勵士氣。”
在王彥口中,趙嬛嬛聽到和傳言不符的事情。
當日汴京已快山窮水盡,樞密使孫傅找到老卒郭京,或許提前秘密授意過,老卒郭京對外言稱自己能施“六甲法”,請動天兵天將下凡附身在普通士兵身上,那七千七百七十七名士兵并不知情,真以為自己有神將附身,隨著郭京出城之后,殺敵時悍然不顧生死,對比其余宋軍和金兵作戰一觸即敗,這些“神甲兵”反而讓金人吃驚,誤以為是宋軍精銳,甚至沒有正面迎戰,而是派出精銳鐵騎沖擊,就算是這樣,金人大王手上還不知被誰射中了一箭。
至于這事之后,為什么趙桓不對外說這是敢死隊事前不說是出于保密,事后總能說上一說,把自己的名聲稍微往上提一提王彥也不清楚,聽幕僚猜測,或許是因為這樣能夠將城破責任不至于完全歸結于一帝。
山窮水盡才需要背水一戰,那之前為什么會到山窮水盡地步還不是一帝操作太騷,大敵當前又是內斗,又是一心議和,整整一年,連敵人留下的炮臺都沒拆。
瞞著郭京這事就不一樣了。城破是因為皇帝信了郭京真的能召喚天兵天將啊皇帝如果沒信郭京,汴京還能繼續堅持之前那些騷操作對汴京守衛沒有任何影響汴京被破,郭京要占大半責任至于咱們皇帝陛下他只是識人不明
趙嬛嬛整個人都恍惚了“原來是這樣竟然是這樣”
她倏地站起身“失禮了。”低頭小跑離開。
方才帝姬在恍惚,王彥也在恍惚。
這事他早就知道了,可今日一提起,他心中突然浮現出之前看過的大宋笑話。
不是那三個連在一起的笑話,是后來又放出來的一則笑話
一帝在泛舟游玩,舟翻了,誰得救了。
答曰大宋得救了。
當真是五味雜陳,恨不得笑話成真。
還有如今在位那官家,也是不能指望了。
正在惆悵之時,帝姬拭過眼淚后又跑回來“王都統,你記不記得你們軍中戰死將士姓名”
記得是記得,但為何要問這個
王彥正茫然著,帝姬又道“小官人在修祠立碑,名為忠烈祠,忠烈碑,凡為國犧牲者皆入此祠,香火不斷。他們讓我問問你記不記得軍中戰死將士姓名,都是為國捐軀,待我回到浚州城,也為他們在碑上刻名,供奉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