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人們不知還有第四輪,他們光是看到第三輪的收成,便是手舞足蹈,拉著熟人不厭其煩地說著畝產。
他們說不出什么大道理,大贊譽,便翻來覆去地震驚“怎么會這么多怎么會這么多”
農人會種地,但他們大多時候都是種一輩子地種到老,總結不出道理,只是憑直覺,靠經驗,然后將經驗教給下一代。他們不懂育種知識,只知道要挑出好種子等待來年,他們也不懂什么作物肥田效果最好,只知道要輪種若是實在吃不起飯,或許連輪種都不會做,只埋頭去種糧食。
他們知道種豆子休息土地會讓來年收成更好,卻不知道如果不這么做,后果會有多壞。他們覺得土地和人一樣,忍一忍,先連著操勞幾年,等熬過這段時間,再休息也不晚。
這時候就需要政府來指引,來強制要求他們怎么做。
強制完了,就可以解釋解釋原因。
十五歲的青霓往田埂上一坐,烤著饅頭片,周邊都是農人,他們一個個像是教室里的小娃娃,排排坐,雙手放在膝蓋上,目光灼灼。
“之所以畝產會那么多”十五歲的青霓說。
農人屏住呼吸,還將小腹往腰帶里面縮一縮,整個人都緊繃起來。
十五歲的青霓“是因為之前土地都沒有得到太好的休息。你們是種兩輪歇息一輪,不是不好,只是沒有我這個效率高,更能利用土地。”
若說只是那種模式,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四田輪作,利用率足足有百分百
自然效果爆棚。
其中一個農人聽懂了“就像俺下地特別累,之前是坐在樹根上小小瞇一下眼睛,休息休息,現在就是美美睡一覺,這兩種休息對身體來說非常不一樣”
十五歲的青霓將烤好的饅頭片遞給那農人,直視雙眼“謝謝你替我解釋。解釋得很好。”
那農人手足無措接過烤饅頭片,又挺起胸膛,好不得意。其他人略帶羨慕地看著她這婦人好生厲害,被大官夸了還有這噴香噴香的炸物吃不過這解釋確實更加通俗易懂,她能得到大官夸獎也很正常。
十五歲的青霓又說“這四種作物都可以換,只要保持糧、肥互換,每一塊田在三年間不會種植同一種作物便可以。”
又有農人操著鄉音濃重的官話問“換了作物后,收成還能這么好嘛”
十五歲的青霓“可能更好,可能變壞。天底下作物千千萬萬,需要試一試才能知道哪種組合更好。”
目前交出去的最優組合,也只是他實驗過的作物之中,搭配起來最佳的組合,在實驗之外,或許還能有其他搭配。
十五歲的青霓看著這些農人點頭卻不以為意的神色,心里便知他們是不會去試了。
就像玩游戲,高玩會去研究一個游戲怎么最快通關,普通玩家只要有攻略照抄就很滿足了。
問題不大,玩家們在嘀嘀咕咕過后,準備大力扶持農業。
在沒有工業革命,仍是小農經濟的古代,農業才是根本,到時候整理一本農業大全出來,辦個技校,專門教導和研究農事,誰培育出新種子,誰更新換代農具,誰做出提升畝產的功績,就發獎金
第四年。
作物還在生長。
農人勤奮耕耘之時,震驚發現田里作物居然沒有生蟲
其他州,沒有進行四田輪作模式,卻一直關注著這邊情況的那些百姓也十分震驚。
怎么會沒有蟲子
之前小官人們分發下來的良種雖然很少蟲害,卻不是完全沒有難道小官人有新種子,先推行給這個試點州
十五歲的青霓一口否認“沒有。是四田輪作的功勞。”
百姓不明白“一年種一次,還能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