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如果有能力壓下農民起義,那也不失為明君,如果他沒能力,就把天下讓給有能力之人去擁有。
在那個位面,明末注定是群雄并起。
是龍是蟲,就看誰能從戰亂中脫穎而出了。
而青霓帶著朱元璋,來到另外一個位面。
一個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李自成一統天下失敗,滿清終究還是入關的位面。
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滿清順治二年。
“明皇。”神女居高臨下望著朱元璋“看好了。”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
江陰人民為抵制剃發令,足足抵抗清軍八十一日之久。
看好了,漢人是如何被剃發易服,被踐踏文化的。
朱元璋以為神女是要他看朱明皇室如何失去民心,百姓喜迎滿清。
因為,一開始清軍確實不曾受到太多抵抗,對于百姓而言,不論是跟著哪個國家,他們都要交稅,跟著朱明,有“三餉”,有沉重徭役,倒不如跟著滿清,這時候的清軍非常舍得下表面功夫,入關之后,不殺無辜,不掠財物,不焚廬舍,百姓紛紛依附,大軍所過州縣未作抵抗,接連投降。
看得朱元璋默然而立,看得明初眾臣掩面嘆息。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而后,滿清頒布“剃發令”。用一句比較通俗知名的話來概括,就是“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明初大儒紛紛跺腳痛罵“亡國滅種蠻夷狼子野心,這是要我華夏亡國滅種,文化消亡”
有人一邊看一邊著急地喊“讓我們過去讓我們過去打他們我們能打頭發不能剃啊”
亦有人搖頭嘆息“我們就是過去又如何,末年的百姓會幫我們還是幫清軍,豈非顯而易”
“你怎么不說話”
那人卻指著天,惆悵地說“是吾非黑即白了。”
一個又一個人抬起頭,安靜下來,眼中含光。
在他們認知里,已經投去清軍那邊,放棄抵抗的明民,對于剃發令恐怕也會保持無所謂態度只要能活著,改風易俗又如何
但,明末那些百姓,用自己行動狠狠給了他們一大耳刮子。
剃發令宣布之后,原本心悅誠服,甚至將書寫“大清順民”黃紙張貼門上,喜迎清兵的明末百姓都愕住了。
不是說從俗不剃發嗎
再然后,令清政府駭然之景發生了
“大清順民”面對剃發令,毫不猶豫拿起武器,洶洶反抗,那些已經歸順的城市再次反叛。
改朝換代,可以
拋棄自己的民族文化,放棄自己的民族尊嚴,不行
他們不是為了保護那腐朽的明庭而戰斗,而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頭發。
清軍在民情激憤之下節節敗退,被從城池中趕出去,整整一年都無法突破明民防線。
但同時
“頭可斷發決不可剃”
江陰人民高呼口號,抗拒剃發令,城內死者九萬七千余人,外死者七萬五千余人。
“兒啊,莫要掛念母親,揚州不可破,民俗不可改”
揚州城中一婦人不欲兒子牽掛,一頭撞死。兒子淚水漣漣,悶頭扎進守城隊伍中,與其余百姓一同守城。
匠人上城頭,搶修防御工程;青壯巡城,日夜不息;婦女老幼搬磚抬石,制弓造箭;少年四處伏擊清軍一州同心,盡數戰死。
還有嘉定
第一次,嘉定百姓反抗剃頭令,三萬多人被屠殺,尸體堵塞了河流。
這次屠殺過了三四日后,百姓再一次奮起反抗,這一次,幸存兩千余人再次被屠殺,積尸成丘。
第三次,周邊民眾紛紛反抗,將清兵趕到潰逃,再次占據嘉定城,然而在清兵反擊之后,嘉定城二萬民眾盡數被屠,血流成渠。
此為,嘉定三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