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還有錢,百姓雖然從之前足夠溫飽到勉強溫飽,但至少是能活著。但是”
朱元璋再次拿起箸分配。
“貪官不可能只貪一時,他們繼續掘皇朝的根。在皇朝第一次出現昏君,顧不得底下時,他們更大膽了。拿了百姓三雙箸6根,卻只上交給朝廷一半稅收。”
桌面上又變成
朝廷165根箸。
貪官255根箸
百姓12根箸。
朱標問“為什么代表朝廷稅收的箸在一直減少朝廷不是一直有在收稅嗎”
“因為”朱元璋垂下眼,掩去眼底冷意與刀光“百姓地里收成常年是二石左右,收成是定數,稅收總額也是定數。所以,蛀蟲拿得多了,朝廷就只能拿得少了。”
朱標恍然大悟“所以,越到后面,貪官拿得越多,朝廷收上來的稅越少,百姓手里的地被拿走,漸漸吃不起飯,就會造反。而如果畝產能增多,一根筷子就代表糧食十石、二十石甚至十石,那不管貪官怎么貪,百姓和國家還是能有余糧這就是生產力”
貪官當然是無底洞,但國家那邊有余糧后就能扼制貪官,讓他們不至于貪得太過火。
“對,這就是”朱元璋看向神女,恭敬地問“神女,俺沒有理解錯吧這就是生產力。”
神女不由莞爾“確是此意。”
朱元璋先是高興,而后聲音沉悶下來“畝產提升不易,這三百大限看來也很難突破。”
那確實,中華上下五千年,畝產基本是在十石內打轉,直到科技發展,又是化肥,又是科學種植,又是培育新種,又是機械耕種,這才突破了小農經濟。
工業革命先不考慮,得保證小農經濟下,在天災打擊中存活,再談其他。
青霓從系統自帶倉庫里拿出一籃紅薯,放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這是何物”
“新糧種,你自拿去種。籃子底壓著種植方法。”
朱元璋點點頭,一頭霧水地把紅薯帶走了,一邊走,一邊絞盡腦汁。
這畝產要怎么提高呢
正琢磨著,身后傳來神女輕輕淡淡,卻含著笑的嗓音“生姜味道太重,下次還是換一個物件藏在袖中吧。”
朱元璋身體一僵,袖子里那塊生姜一時間無處安放。
原來神女早就看出來他們父子在做戲
等朱元璋父子走后,青霓再次給自己倒茶,淺嘗一口。
茶水溫熱,入口生津解渴,茶味苦澀短,回甘快,青霓憑借自己貧匱的品茶知識,猜測這應當是好茶。
然后對系統說“雖然紅薯已經被穿越小說寫爛了,但它確實很有用。很適合古代救急。”
五彩小蛇搖晃著尾巴聽,時不時還插上一句自己的見解“衣衣你之前特意去明末拿紅薯,是不是怕你那個時代紅薯不適應這邊土地氣候怕它會出問題”
青霓點點頭“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出問題,
但是謹慎一些比較好。”
有紅薯后,想讓它代替主食很難,但至少天災救急,能讓人死得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