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之所以能無所謂時代上的差異,是因為他本身就懂訓練水軍,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到了宋朝,沒有火銃大炮他也能打出好看的成績,但朱元璋對于水軍只懂怎么指揮,這種指揮脫不開火器壓制,沒有火器時,倒不能說抓瞎,但確實有些水土不服。
就像指揮慣現代軍隊的人,你冷不丁讓他指揮冷兵器作戰,也沒辦法立刻上手。
“但是,如果能用,不會顯得排榜不公平嗎”
樓上,小朱棣好似很擔憂。
青霓斜了他一眼,沒拆穿他是想要打探消息。正好現在心情好,就和他解釋一下“懂火炮的人不一定懂政事,懂政事的人不一定懂火炮。”
朱棣自己思索起來。
這話意思是不是說,就算那人可以制作火炮,但此人未必能取信副本中人,讓他們將鐵礦、軍坊開放給他。而此人若有這個能力收服副本中人比如他爹,又不懂怎么制造火炮。
那如果他爹有相關書籍呢按著書籍去制造火器
朱棣想了想,覺得還是不太行。
就算襄陽城里有能工巧匠可以根據書籍將此物鉆研出來,就算襄陽城里有足夠物資可以制出火炮,沒個一年半載這東西搞不出來,但真在副本里消耗一年半載,評分未必會高。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前兩次大明沖榜人員沒有帶上火器制造書籍
前兩個是不是,朱元璋不知道,反正他確實是因此而沒考慮在宋代搬出火器。
同時,水幕之中,他表現出他的顧慮“天德,俺憂心用火器之后,反而會被評低分。”
徐達大致猜到原因,卻仍不死心“怎么會降低評分有火炮就能直接把蒙元亡國滅種,這不是徹底守城成功了”
朱元璋“祂是來觀察武力,審看軍略,以此作為排名,若只是單純想看一看火力壓制,何必做什么排行榜,直接讓俺將大炮鳥銃全拿出來,帶上十萬明軍去到過往知名戰役中,哪一家能打得過火器”
徐達笑了笑,戳穿他“何況,上位并不想用火器取勝。”
朱元璋哼一聲,傲氣十足“俺又非離開火器就不會打仗了,借由火器碾壓那趙大郎算甚么勝利,只用宋朝的武備,俺也能贏”
趙匡胤表情不太好看。
朱元璋這話一出,是贏是輸都有個說頭,贏就是明太祖藝高人膽大,不用火器,憑本事克服百年差距,獲得勝利;輸還是明太祖藝高人膽大,雖敗猶榮。
很難說不是一種戰術。
趙匡胤也在做出他的戰術,他的選擇是保持主場作戰的優勢,找到真正參與襄陽之戰的人,仔細詢問襄陽地理,襄陽城內武備和糧草數量,兀良哈阿術與劉整的具體情報幻想世界里這些東西未必完全符合,但空穴來風,依然可以作為戰前準備。
而至于水戰問題,他把愛將曹彬留在襄陽城中守城,自己和王全斌想辦法突圍出去,找到援軍所在城池,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掌控,然后幸造船務,監督其如何制造戰艦,避免里面有人惡意偷工減料,再觀水磯、閱炮車、視察練習水戰、親授醫官黜其藝之不精者。
哦,宋朝的炮車是指投石車,不是火炮。
一切準備好后,率領大宋水軍進攻蒙古水軍。
闖關隊伍徐達,朱元璋,朱標
所屬朝代明
闖關分數二十七分滿分三十
闖關評價以雷霆之勢掌控襄陽,接手軍務,了解武林人士并且合理運用他們的能力,組成讓元軍聞風喪膽的銳士武卒,戰前先行沖殺入敵陣,打壓敵方士氣。守住襄陽使城池不滅,水上突圍,火燒敵艦,火光綿延十里不絕。后,聚集全大宋武林人士,與元展開滅國之戰。
朱元璋本人對此評價俺好好奇,真的特別好奇,這個大宋的頂尖武林人士都能飛花摘葉,翻越城墻了,為什么還能輸元人雖然也有武林,但高端戰力明顯不如宋朝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