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溫順,商鞅變法后的秦民,很溫順。”
“別的國家民眾不溫順在沒被逼上絕路時,百姓不是都很溫順的嗎”
“不一樣,秦民的溫順,是一種可怕的,已經被洗腦了的溫順。你或許聽說過,荀子夸他們是古之民也”
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溫順,但是,秦人屬于荀子去了秦國,都會專門夸一句秦人非常畏懼官吏,并且很馴服的那種溫順。
不是反諷,是在真心實意夸獎秦人像“古之民也”。
這時候,系統才聽明白了,“秦民習慣了被馴服,習慣了不去思考,溫順聽從朝廷的指令,但是六國百姓這才被納入版圖不到四年,他們根本做不到在朝廷發布奇怪的政令時,不去想,不去說,不去和人討論”
有思考就會有質疑,有質疑就會裂民心,舊六國的百姓心里有所懷疑和怨言,民心還能穩嗎代田法還好,春天種,秋天就能知道成果,那如果是更長時間才能窺見成果的政策呢
沒有徹底歸心的六國百姓,很容易被挑動。而秦人習慣了秦政府的不解釋,秦政府何嘗不是習慣了秦人的不用解釋始皇帝用對待秦人的做法去對待六國百姓,又怎能起效。
他需要變法。
“朕需要變法。”
始皇帝叫來了蕭何。
大秦,確實該到再一次變法的時候了。光是商鞅之策,已經不足以撐起統一后的大秦了。
之前,他怕自己隨時會壽終,也怕死后扶蘇繼任,太過仁善,沒辦法繼續變法下去,就只能擱置不動,可現在有神女存在,他或許可以嘗試著拼一把了。
“蕭卿認為,朕該如何變法”
蕭何問他“陛下當真下定了決心”
“若不變法,秦將亡矣,蕭卿且說,朕必然鼎力相助。”
蕭何依舊沒說,仍是謹慎地詢問“倘若,需要陛下將一部分威望讓出使新黔首對另一人更加敬畏愛戴”
始皇帝微微挑眉,“威望你是要靠威望讓新黔首心悅臣服朕的威望還不夠”
“陛下一統四海,自然是夠的,只是”蕭何感覺,自己真的是瘋了,不要命了,才會說出來接下來的話,“于新黔首而言,八百年周朝,分封之制早已深入人心,他們對陛下的大一統,對于始皇帝,并無確切認知,據臣的了解,不少新黔首覺得如今僅是暫時被敵國占領,待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有舊國王族前來復國。”
之前諸國混戰的時候,被滅國后再死灰復燃的國家還少嗎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可不懂什么叫大一統,在他們的看法里,秦的一統,和之前越國滅吳國,吳國重新滅回越國,沒什么兩樣。
始皇帝道“依你看,該如何”
蕭何拱手一揖,“還請陛下將國師請來,此事,非國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