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道“若將成神氣運所需之數量轉為凡間文字描述唔,陛下可聽說過小康”
始皇帝沉吟片刻,道“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翻譯一下,就是用禮表明道義,用禮考察誠信,用禮辨明過錯,以仁愛為典范,講求禮讓,向民眾明示為人行事的常規。如果有越軌的反常行為,在位的就會被罷免,百姓也會把它看成禍害。這種社會就叫作小康。
神女頷首,“此為人間小康。然而,在天上,吾等視之的小康,應當是爾等口中大同之世。而欲要達到成神的氣運,便要人皇所治部落,或是國家,達到大同。”
始皇帝瞳孔一縮,“大同”
何為大同便是老人可安度晚年,壯年皆有工作,幼童能夠健康成長,鰥寡孤獨與身負殘疾的人,都能得到照顧,路不拾遺,門不閉戶,再沒有勾心斗角,盜竊害人之事。
這是理想的社會,只存在于儒者的期盼之中。
神女接著道“若是再詳細一些,便是治下之民無需從早到晚地艱苦勞作,也能保證自己不會被餓死。”
始皇帝這才明白,為什么三皇五帝都無法做到了。
無需從早到晚勞作也不會被餓死,放在貴族身上沒問題,放在民眾身上,那怎么可能做得到不起早貪黑地種地,不去辛苦干活掙那點工錢,絕對會餓死
因為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這一成神之法,才是沒有用處的用處。
始皇帝蹙了蹙眉,“于人間王朝,的確是登天之難。”
青霓心說,這都哪到哪兒啊,我都把現代的小康標準壓縮再壓縮了,只是全民不餓死而已,現代那可是還有人均收入標準,人均住房面積標準,各城縣村鋪路面積標準,大學入學率標準等等。
“確是極為困難,陛下還是放棄此法為好。”
神女聲音淡然,始皇帝壓根就沒想過神女也會使心機用激將法。足足有四五十息,陛下不見動靜,神女亦不說話了,此地唯有風吹動楓葉時,簌簌作響的聲音。
良久,始皇帝沉聲“若不試一試,朕終究不甘。”
第一次,他在神女面前自稱“朕”以一個皇帝,以華夏第一位皇帝的身份,“自繼位以來,朕從未不戰而逃過,又如何能因方法之難,就心生退意”
“何況,令大秦國富民強本就是朕之心愿,不論有無成神之法,朕都會去做。”
“朕,絕不退縮”
神女目露贊許之意。
陛下又問“除此之外,可還有別的條件”
“有。”神女道,“人皇氣運與人息息相關,人愈多,氣運愈濃厚。”
始皇帝點了點頭。
是這樣沒錯,不然他當場退位扶蘇,帶上十來個人去自建一國,讓扶蘇拜他的國家為上國,并且給予大量朝供。保證成千上萬人不辛苦勞作也能吃飽很困難,保證十個人不餓死,那可簡單太多了。
“不知人口需要達到多少”
大秦如今人口約有兩千五百萬人,那么,要求是五千萬七千萬
青霓想了想,覺得說十四億人口,始皇帝估計得當場表演一個絕望吐血,按照有占城稻的宋朝標準來吧。
“至少一億人口。”
讓一億人可以在不辛勤勞作下,也能養活自己
登天之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