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宴會之前,朝堂商議之時,臣子們就已經給出了三種辦法。
其一化胡為漢。突厥人是迫于武力才不得已歸順大唐,倘若大唐國力衰退,他們必然會反叛,所以,應當將突厥人分散安置在內地各州縣,強制他們以唐人的生活習性生存,改其風俗,棄牧務農,使他們漸漸與唐人無異。
其二便是李世民現今準備采用的羈縻州政策,把突厥人安排在北方邊境,成為對外的屏障。
其三,胡漢分離。還是讓突厥人回到北方故地,但是要分而治之,部落首領由大唐任命,各部落劃好邊界,禁止相互吞并,同時,以嚴格的規章制度監管他們。
已經被點名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幾人對視一眼,也只能站出來。
長孫無忌斟酌著說“陛下,山鬼提到突厥反叛是因為羈縻州,臣認為,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李世民眼眸微動,“何意”
長孫無忌道“陛下設立羈縻州,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大唐子民的傷損,讓突厥人去守衛邊境。”
李世民微微頷首,“不錯。”
長孫無忌嘆息“陛下,十年二十年尚可行,整整五十五年陛下又是銳意進取之輩,說不準皇子也是隨了父,這個中消耗,恐怕突厥人早有怨言。”
房玄齡也嘆道“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乎”
杜如晦冷聲道“突厥人不去作為屏障,那用血肉填上去的,就是大唐的士卒了。”
來小朝會的,還有不少武將,此刻有一個算一個都在點頭。
突厥人屬于外族,是讓他們頂在前面,使唐人活下來,還是讓唐軍守衛邊境,有所傷亡。這群大唐武將閉著眼睛都知道該怎么選。
房玄齡道“克明,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是,如此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國力強時,突厥人自然只能忍著不滿意,可當國力弱小后,他們便會反咬一口。彼時本就內憂外患了,再加上一個反叛的突厥,便是雪上加霜。若能避免,總是幸事。”
李世民也道“朕與玄齡所想相似。”
所以,他們陛下是既想要讓突厥人守衛邊疆,又想讓突厥人不叛變
臣子就是要給君王分憂的,在場的朝臣便開始勉力動起了腦筋。
滿殿寂靜,暫時無人應答。
李世民也在垂眸思索,有時擰眉,有時拿筆桿輕輕敲擊桌子,又有時似乎聽到他輕輕嘆了一聲,拿起筆似乎想要寫什么,停頓良久,筆尖在白紙上暈出大大的墨點,卻沒有寫出哪怕一個大字。
忽然,有人動了一下。全場人都看了過去。
李世民不由出聲,對那人道“君集,可是有甚妙計”
被他呼喚的人名為侯君集,是一名武將。
他點了點頭,“臣是有個想法。”
李世民立刻追問“是什么”
侯君集道“不若去問問山鬼,興許后世已經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李世民流露了些許失望之色。
房玄齡忙道“不可”
侯君集“為什么不可以,是怕祂不告知嗎不去問一問怎么知道祂一定不會說”
房玄齡“并非如此。侯將軍,我們能從山鬼那處得知東突厥未來還會反叛,已是幸事,怎能再去煩擾何況,有什么難題都去求助山鬼,倘使哪一日山鬼離開大唐,再有困境,我等又該如何是好”
李世民對心腹素來愛重,此刻也沒有對侯君集指責什么,生怕他難堪,便僅是輕輕點頭,同意房玄齡的想法。
侯君集說了一句“是我失言了。”尷尬地垂下眼眸,沒多看旁人一眼。
“我想到了”程知節抬高了聲音,得意地環視一圈,美得他像一只準備展示尾羽的孔雀。
李世民道“義貞快說”
程知節挺了挺胸膛“你們都是聰明人,我老程,武夫一個但是武夫也有武夫的辦法”
長孫無忌不由訝異地看向他,“武夫的辦法你想到了什么辦法”
程知節嘿嘿笑“我會找人,對著他抄。”
“人什么人”
程知節眼中有著嘚瑟,一字一頓,認真道“冠軍侯,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