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
和珅
仿若流星劃過眼瞳,山鬼笑容加深。
虞世南一看就知道,祂恐怕已經想到什么能挑動他們心神的東西了。虞世南泰然自若地等待。他不慌,一點也不慌,回答得是對是錯他也沒那么大壓力。
哪怕后面的回答全選錯了也無妨,今天士大夫這事,已經足夠大唐君臣去消化了。虞世南想得很透徹,心緒如鏡湖,無波無瀾。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虞世南這般,看得清,放得下,在山鬼的目光下,心懷貪欲的某些大臣甚至沒忍住讓身體顫了一下,如同人見到金子堆成的山,懼它倒塌將人壓死,貪它帶來的好風,能呼啦將抓住機會的人吹上九霄。
祂的視線綿延出去,編織成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勒緊人心。
“提問”
山鬼笑盈盈看著他們。
“清朝貪官和珅,在位近三十年,后被皇帝抄家,抄出來的家產共值多少白銀”
“一,一經五兆兩白銀。”
“二,二經二兆兩白銀。”
“三,二垓二經三兆兩白銀。”
“四,八垓兩白銀。”
“五,十一垓六經兩白銀。”
古代的億和現代的億不是一回事,古代的億只有十萬之數,風俗通有云十萬謂之億、十億謂之兆、十兆謂之經、十經謂之垓。青霓說選擇時,有注意著將現代數字換算成唐朝的數。
而對于唐朝的人,他們習慣了用“億”“兆”這些數字,在他們感知里,這就相當于山鬼說
“一,一千五百萬兩白銀。”
“二,二千二百萬兩白銀。”
“三,二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
“四,八億兩白銀。”
“五,十一億六千萬兩白銀。”
“多、多少”裴矩根本沒辦法保持鎮定了,眼珠子幾乎要脫眶而出。
作為民部尚書,他給李世民管國庫,終日和財富打交道,可以說,是在場人群中最能深刻意識到,這到底是多么大的一個貪官。
哪怕是選擇里最少的一經五兆兩白銀,放在大唐,也幾乎是整整半年的國庫了。
虞世南鎮定地問“不知那貪官和珅所在年代,米價如何”
青霓瞅見他的手抖了一下,顯然也并非表面那么鎮靜。
系統贊嘆“他還不錯嘛,還記得問物價,是想借此知道,錢有沒有貶值吧”
青霓也是如此認為的。
“米價么十五文錢一升。”
虞世南對市面米價不了解,他看向裴矩。
裴矩看向下屬負責京市交易之事的金部郎中,韋奉先。
韋奉先道“大唐現如今一升米二十五文。”
青霓知道,這價格還算是好的,像歷史上這會兒,各地災情遍起,百姓活不下去賣兒賣女時,米價高達一升米七十五文。
虞世南表情凝重起來。
也就是說沒有貶值,十五文錢能買一升米,清朝的錢甚至比大唐的開元通寶還有價值。
換而言之,和珅貪的錢,非常有價值。不論是一經五兆兩白銀,還是十一垓六經兩白銀。
虞世南回想起那五個選擇,麻了爪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該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