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戰俘的政策在瓦鵬城很快就實施起來,近六千的戰俘在土地田埂間勞作,百姓春耕的壓力驟減。
勞動的戰俘每天可以吃一頓飽飯,比起之前在戰俘營里清湯寡水餓不死的狀態要好得太多。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戰俘申請勞作,顧懷瑾做主將他們分散到周邊幾座城池農耕,效果甚好,成績斐然。
為了防止戰俘集體造反暴動,與瓦鵬城不同,分往沒有軍隊駐扎城池的戰俘不能超過兩千人,且需要府衙親自監管。
這也是顧懷瑾和付疏多次討論出來的結果。
春耕期間,足有兩萬戰俘出去勞作,這些人的糧食由當地府衙負責,不僅減輕了軍隊的糧餉負擔,還大大提高了農耕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新政策在周圍城市試行一個月后,顧懷瑾匯集新政前后了各城池的農耕數據和資料,連夜上表圣聽,以祈在全國施行新政。
當然了,他也沒忘在皇帝面前說是付疏想出的主意,并全程參與實施。
奏折一傳到朝堂上,頓時掀起軒然大波,朝臣們紛紛震驚不已。
本以為宸王這次去前線,要么運氣差點戰死沙場,要么在軍營里混個功績。
沒想到這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五皇子,離開朝堂就如魚得水,不僅抵御外敵屢次大獲全勝,還顯露了這般優秀的政治才能。
雖然折子上說了功勞大部分是將軍府付逸陽的,可那付逸陽又不是皇子,圣上當然更希望朝臣們夸他的兒子。
于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在堂上不露聲色地拍起了馬屁。
“宸王寬厚仁善,一心為民,如今做出如此功績,實乃百姓之福,太宏之福啊”戶部侍郎尹平鶴是個慣會溜須拍馬的,連忙說起好話來。
他的頂頭上司戶部尚書也點點頭,上前說道“臣以為宸王的辦法可行,皇上如果同意,臣這就統籌各地農耕情況。”
見在場朝臣似乎都贊同新政實行,尹平鶴又上前一步“啟稟皇上,臣請求嘉獎宸王,并由其負責此事。”
“確實該嘉獎宸王,臣復奏”
“臣復奏”
看著眾人皆嚷著給宸王獎賞,宏昌帝眉眼不明顯地舒展開來。
雖然他心中早有定論,但還是看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道“各位愛卿,就沒有其他意見嗎”
“政策的確是個好政策,只不過”又一中年男人站出來,滿目威嚴,通身氣度看著就和普通朝臣不同。
皇帝看到他,臉色也柔和了幾分,熟稔地說“定安王有話直說,不必吞吞吐吐。”
沒錯,這位氣度不凡的王爺,就是定安王程昱凜。
聽皇帝這么說,他才微微躬身“只不過臣聽宸王的意思,此政策乃他與付逸陽共同商討而出,如果只賞賜宸王一人,怕是不能服眾啊。”
聽到付逸陽的名字,宏昌帝眉頭一皺,但很快就恢復正常。
尹平鶴見狀,笑呵呵地對定安王說“王爺此言差矣,宸王提名付小將軍是他宅心仁厚,念在他少年喪父想提拔他,眾人皆知付逸陽從小學的是排兵布陣,哪里懂朝堂之事啊”
程昱凜卻連看都沒看他,不屑地冷哼一聲“尹大人這么說,是覺得宸王撒謊欺君了”
“定安王不能因為那付小將軍是你的外甥,就如此曲解下官的意思”尹平鶴撲通一聲跪到地上“皇上,宸絕對沒有妄議宸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