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兒偏偏喜歡上了最不該喜歡的人。
不等慕秋說話,慕大老爺已平復好心情,放下了手“但現在大伯父改變主意了,既然你想知道,那大伯父就告訴你吧。”
他被關在揚州暗牢里折磨,不見天光,那時他就一直在想,如果秋兒真的如他所想來到了揚州,那從今往后,她何時想要了解當年的舊事,他都會為她解惑。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種超脫的勇氣,所以,她若明知不合時宜,依舊要遵循那摸不著看不見卻永存心中的道義,他便成全秋兒的勇氣。
知道所有的事情后,接下來的路,她要怎么選,都由她自己做決定。
慕大老爺右手搭在冰涼的石桌上,指尖輕輕敲著桌面。
“所有的事情,都起于建平三十七年的一場秋闈考試。”
建平,是當朝皇帝的年號。
夜空中,不知是哪家頑皮孩童放飛了一盞又一盞的孔明燈。
起風了。
于是孔明燈飛著飛著,越來越高,照徹夜空。
慕大老爺突然想起來,建平三十七年那天夜里,他站在浩蕩夜幕下方,也曾目睹過這樣布滿孔明燈的場景。
建平三十七年七月。
皇帝感染風寒,重病臥床,昏迷不醒,太子奉命監國。
那時皇帝的身體情況非常差,他少年繼位,當時已經是近天命的年紀,身體沉疴多年,早有大不如前,太醫院的掌院在診治之后,暗暗告訴太子,要隨時做好皇帝醒不過來的心理準備。
所有的國事都壓在太子身上,太子無暇分身,便由皇長孫代父日夜在榻前照料皇帝。
禮部尚書來找太子,詢問太子要欽命何人為秋闈主考官、副考官。
太子性情寬厚,不能算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做一個守成之君綽綽有余。
慎重思考后,太子任命老丈人張蒼儒為主考官。
兩位副考官的人選,太子交由禮部來決定。
京城中有傳言,說慕家二小姐正在和皇長孫議親。
雖然還沒交換婚書敲定下來,但是京中還是有很多人都聽說了此事。不知是不是出于這個原因,在欽定副考官時,其中一位副考官的人選,禮部點了慕和光。
不過慕和光出身慕家,是曾經的狀元郎,又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確實完全有資格勝任副考官一職。
出完秋闈題目后,張蒼儒、慕和光和另一位副考官江時就住進了貢院里,在批改完卷子后方才離開貢院。
貢院的待遇再好,也不如家里條件好。
從貢院出來后,張蒼儒、慕和光、江時等人先進了趟宮中交差,這才出宮回府休息。
秋闈的排名用紅榜張貼出去。
看完排名后不久,學子就鬧了起來。
有學子言之鑿鑿稱,排在秋闈第十六名的賈天和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他與賈天和同窗多年,絕不相信賈天和能考得這么好的名次。
這句話背后所代表的,是科舉舞弊
自前朝出現科舉取士制度起,每一次出現科舉舞弊的情況,都會在朝中引起腥風血雨,所有牽扯進其中的官員都沒有什么好下場。
這個流言一傳開,京城人人自危,禮部和朝廷開始徹查此事,賈天和在考場上寫的策論也被張貼公示出來。
策論剛張貼出來,又有學子震驚發現,這篇策論壓根不是賈天和寫的,而是他從其他人手里買的
再加上禮部調出賈天和以往的成績,賈天和確實沒有那個實力考出這么好的功名。
至此,已經可以認定,建元三十七年的秋闈考題泄露,有官員涉嫌科舉舞弊。
其中最有嫌疑的官員,是主考官張蒼儒。
策論題目是張蒼儒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