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傅尚未出閣”
見楊蕓釵悟過來,夜十一只是再次點頭,未再多言。
楊蕓釵難掩激動地平靜一會兒,低著頭喃喃道
“未曾想淮平候竟是有這般心思,爵位、要位,難道還不夠么”
“慎言。”夜十一提醒,楊蕓釵抬頭直視她,她輕聲囑咐道“蕓釵,在宮里不比宮外,縱我有心護你,有時也是力有所不逮,你不僅得時時謹言慎行,有些事兒,你可以在心里想,想得多深都沒關系,但絕不能訴之于口,有什么想同我說的,也得看場合,絕不能似在清寧院中那般隨心所欲。”
楊蕓釵瞬明,曉得夜十一的意思是指隔耳有墻,重重點頭應承后,繼又問了董秀之。
夜十一道“董家素來以武立族,自祖上便出過不少名將,同英家一般,一心精忠報國,到了董大將軍,更是任上大將軍,成為武官之首,都說董家世代出武將,不僅董家子弟,個個武藝高強,連董家女,亦是幗國不讓須眉。”
說到這兒,她笑了笑
“但董女傅么,為董大將軍嫡長女,下面不少弟弟妹妹,皆深喜武道,偏就她是董家的一個意外,大意外董女傅自小棄武崇文,當嫡親妹妹堂表姐妹,族中眾姐妹都在舞刀弄棒之時,董女傅卻是捧著四書五經做著詩詞歌賦,且甚有天份,一點就通。董大將軍本未有打算將董女傅送至內學堂之念,想著董女傅喜文約莫只是一時興起,于家中請個女先生教習,想著認幾個字便罷了,待董女傅厭了,還得讓董女傅重歸習武,方不墮董家女子幗國之名。后董大將軍拗不過董女傅非得習文的執念,也是看透董女傅實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強行令之習武,初心雖好,卻實非董女傅之愿,見董女傅因著孝一字,勉強聽從父命,天未亮便到院中蹲馬步,其效卻甚微,大嘆一聲,逐將董女傅送進內學堂讀書。這一送,董女傅很快成為薈班前徐女傅得意弟子,與英女傅齊為內學堂眾女公子之楷模,如今更并列京城兩大才女。有女百家求,何況是闔京有名的賢德貴女,英女傅董女傅至今未出閣,不是無人上門提親,淮平候是另有所謀,董大將軍則是挑花了眼,現今想起來,董大將軍亦是甚感當初懸崖勒馬的英明之舉。”
噩夢里,不僅淮平候有將閨女送入宮為妃之念,連英沁也有奪圣寵之心,然謀歸謀,最終英家父女之望落空,好似倒是成全了董家,只是董秀之愿不愿入宮為妃,她不知道,她只知董大將軍倒是挺愿的,更為當初改送長女棄武從文一舉自鳴得意。
夜家大門到了宮門,夜十一楊蕓釵下車,阿蒼芝晚各自隨側,進了宮門,便有永安帝派來的軟轎等著,夜十一謝過內侍后,便婉言拒了。
楊蕓釵見內侍抬著御賜軟轎越行越遠,知夜十一拒了此等榮寵,大約不無自已的干系。
主仆四人提步往內學堂走,夜十一未瞧過楊蕓釵,只輕聲道
“內學堂中,不乏公主郡主縣主,再不濟也是三品大員之女,身份皆不凡,皇帝舅舅疼我,自來各種安排都只管寵著我,皇帝舅舅待我好,我卻不能不知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