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懇切地看著昭睿帝:“母后也并非想插手朝堂大事,母后只是希望,你能看在阿歆及周氏女與你有些親緣關系的份兒上,讓她們往后的日子好過些。”
昭睿帝沉默片刻,在太后充滿希冀的目光中,他終是沒有直接答應太后所求。
“朕考慮考慮吧,母后最好不要抱太大希望。”
太后扶著王嬤嬤的手,一步步踏上萬壽宮的臺階。
在經過第一進用來供奉佛像的處時,太后看著慈眉善目的神佛,不由撚動了腕間串的佛珠,心中似有所感。
待回到自家的居所,看到寢殿前擺放的石榴紅子孫萬代盆景,太后終是忍不住悲從心來,對著身旁的王嬤嬤感慨道:“哀家這把年歲了,所求的,不過是子孫親眷都能安穩度日,可這一切,怎么就這樣難?”
她原不指望王嬤嬤回答她,這些日子她在與王嬤嬤發牢騷之時,王嬤嬤多數時候只靜靜聆聽,鮮少接話。
可這回,她卻聽到王嬤嬤幽幽的聲音從身旁傳來,輕得幾乎要飄散在空中。
“興許是,人心不足吧。您只希望親眷能安穩度日,可許多人都想著榮華富貴,更近一步,以至于連曾經擁有的都失去了……”
太后聽了這話,直覺地想要反駁王嬤嬤維護洛家。可她想到洛家某些人的做派,又不得不承認,王嬤嬤是對的。
在說完這番話后,王嬤嬤似是在為自己的失言而懊惱,很快便將頭扭向了一旁。
太后看向這個明顯與自己疏遠了的心腹,忍不住開口詢問道:“哀家記得,從前哀家言行中但有不妥之處,你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勸說哀家的,為何你現在變了?”
王嬤嬤神色微動,卻是道:“奴婢好言好語相勸,您有幾回肯聽奴婢的?倒不如省了這口舌功夫,省得招您嫌棄。”
太后聞言,心中有些難過:“咱們主仆當真回不到過去那般了么?說來,從前也是哀家糊涂,聽不見你們這些忠仆的良言。可如今,哀家已經明白,這些是哀家最為缺乏的東西。若你往后再勸諫哀家,哀家必然會聽。”
王嬤嬤猶豫片刻,似是被太后打動,終于點了點頭:“既是您的要求,奴婢自當從命。”
很快,王嬤嬤便明白了太后為何會急著籠回她這個昔日心腹。
太后這么做,皆因她在宮中沒了耳目,急需有人替她打探宮外的消息,而王嬤嬤深得昭睿帝信任,在做這些事時,是極為便利的。
在稟明了昭睿帝后,王嬤嬤依著昭睿帝的意思,將洛家后人如今在京中的狀況告知了太后。
洛家男丁如今均被剝奪了官職與爵位,曾經的親朋好友都疏遠了他們。倒是他們過去得罪過的一些人家找上門來尋他們麻煩。洛家有好幾房人受不住,搬離京城回了老家。能在京中留下的,多是平素比較循規蹈矩與人為善的,或是因為各種各樣理由回不去的。
按照本朝律例,罪不及出嫁女。與這些男丁們相比,洛家已經出嫁的女眷似乎要好上一些。
可權貴圈中的夫妻,虛情假意的多,重情重義的少。洛家出事之后,有好幾個洛氏女被休回了娘家,還有些人家雖未直接休妻,卻將洛氏女送去家廟中清修,能夠穩住自己在家中地位,不受娘家變故影響的洛氏女少之又少。
洛夫人的遭遇在太后看來十分令人憤懣,可與其他洛家人相比,竟算是幸運的了。至少,她的丈夫沒打算休妻,也不準備納二房。她雖去了寺廟中祈福,這事兒卻是她主動謀求的,而非夫家所為,哪天她若想通了,隨時都能回夫家去。她雖膝下無子,卻有一個與未來皇后交好的女兒,翻身指日可待。
再加上,周倩茜所定下的這樁婚事,在新一代小輩中是頂好的,太后百年之后,說不得照拂洛家的重任就要落在洛夫人與周倩茜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