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莜聞言,蹙緊了眉,她把榮王姐弟拉下來,可不是為了給宸王和他那小表妹做墊腳石的。
榮王姐弟固然無恥,宸王和他那小表妹卻也不見得比榮王姐弟好到哪兒去。
云相似是看出了云莜的不情愿,奇道“往日里你總是央著為父幫宸王一把,唯恐宸王吃了虧,怎么如今倒是改了心性”
云莜思忖片刻,斟酌著開口“宸王此人心機頗深,女兒從來都看不透他在想些什么。榮王既然能夠為了上位而不顧身份,做出這等齷齪事,焉知宸王不會如此”
她終是沒將榮王與周蕓婉私下里那些個勾當告知云相。
誠如云相所言,云相既然在原主的軟磨硬泡之下選擇了幫助宸王,就沒有輕易改弦更張的道理。中途忽然轉投他人,既會讓云相背上背主的罵名,同樣也讓云相在其他候選人處討不到好。
原主起初請求云相幫助宸王,興許只是出于小兒女之情。然而局勢發展至今,云府與宸王府之間的關系,早已不是單純的未來親家關系了。
在這節骨眼兒上,即便是云莜將宸王與周蕓婉私底下的那些個齷齪事兒捅了出來,云相恐怕也只會要求宸王私底下處理好周蕓婉,日后不許做對不起云莜之事,而不會僅僅因為宸王私德有虧,就輕易改變云府的立場。
三年前,昭睿帝的健康忽然急轉直下,他膝下無子,自先皇后過世后不肯續娶也不肯納妃,注定不可能有親子。為了社稷傳承,昭睿帝便下旨召齊王、魯王、楚王、趙王等十余名藩王之子入京。
因昭睿帝身體康健之時早有削藩之意,平日里與藩王們之間的關系也較為微妙,他突然下了這樣一道之意,不少藩王都懷疑這是他所布下的一個陷阱。然而皇位太過誘人,風險大,收益更大,藩王們終是沒忍住誘惑,紛紛應召將嫡長子送入京中,好競爭那唯一的過繼名額。
諸王之中,以齊王、趙王實力最為強大,此二王連昭睿帝的面子都不大愿意給,別說旁人了。齊王世子與趙王世子受到父親的影響,也有些目中無人,只視彼此為競爭對手,一入京便開始明爭暗斗,在京中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風浪,雙方安插在朝中的人手也因為這場明爭暗斗而折損近半。在這場爭斗之中,齊王世子仗著能力與手段漸漸占據上風。
然而,就在這時,齊王世子在一次跑馬中墜馬而亡,齊趙雙方形勢陡然逆轉,沒了齊王世子轄制,趙王世子開始狂妄起來。齊王痛失愛子,又認定趙王世子是斷了他家皇帝夢的罪魁禍首,便趁著趙王父子得意之際,命死士取了趙王世子的性命。
因齊王出手太狠、太快,趙王攔之不及,終是讓齊王得逞了。
二王自此結下深仇大恨。
齊王與趙王所失之子皆是精心培養的唯一嫡子。沒了嫡子,余下的庶子們身份差上一截,且受到的教養也遠遠不可與嫡子相比擬,齊王一脈與趙王一脈自此徹底喪失角逐皇位的資格。皇帝的繼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嫡子是最低的門檻。
齊王世子與趙王世子斗得不可開交之時,其余的藩王之子們不敢冒頭。如今沒了藩王中最為強勢的兩方勢力,這些蟄伏已久的藩王之子們蠢蠢欲動,想著終于有了自己出頭的機會,紛紛開始活躍起來,在朝中想方設法地拉攏人,沒有人注意到,此時,蕭鈺已經借由云莜這層關系,與云相搭上了線。
此后不久,蕭瑯在邊關打了勝仗立下大功的消息傳來,聲勢浩大地回京,被昭睿帝封為榮王。蕭鈺也趁著眾人都將目光放在榮王身上之事崛起,先是因禮賢下士而在士子中博得了極好的名聲,后又因獻藥有功,使得昭睿帝的龍體有所好轉而被封為宸王。
眾人一片嘩然。
事情進展到這里,滿朝文武又豈會看不出來,如若不出意外,皇帝的繼承人,就是出在蕭瑯與蕭鈺之中了
榮王之父沒有藩地,原本壓根兒未被藩王之子們看在眼中,誰知竟成了那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宸王之父豫王雖在藩王之列,但豫王所轄之地較為窮困且兵力弱小,竟然讓他后來居上了,那些未被選中的藩王之子們著實感到不可思議。
藩王之子們本想著榮王新近崛起根基不深,宸王徒有高位沒有實力,應該不難對付,誰知,卻狠狠在二王手中吃了大虧。榮王雖年輕,卻在軍中頗有威望,不是那么好對付的;宸王雖看似勢弱,可也有云相為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