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去國子學還是回臨淮柏江書院,穆蘇思慮許久他還是決定回臨淮,他已經是秀才了,留在臨淮的時間也不多了。
三年后鄉試,若他考取舉人一路會試、殿試,日后回臨淮的時日便屈指可數,常平侯府定是不會讓他外放,他此生應當都在京城了。
這兩年他再多陪陪外祖父與外祖母也好,如此想著穆蘇做下決定便休書一封親自送去了學政府。
蘇知言見了他,看他心意已決也不強求,只道“以你的天資不進國子學,日后也能有一番作為。”
穆蘇微微額首,拜托蘇知言“師兄,還請不要將國子學一事告知外祖父。”
兩人商議好,竟然蘇知言已不再是蘇氏族人,這些年他也絕口不提自己出自淮安蘇家,兩人便以師兄弟互稱。
“好,我知曉。”蘇知言點頭答應,知道穆蘇是怕蘇父得知,穆蘇因顧及他們放棄如此好的機遇心里多想。
“何時準備啟程回臨淮”
“就是這一兩日了。”為著去不去國子學一事穆蘇糾結了幾日,已是耽擱些許時日。
程家族長與族中各位族老商議,于祖宅擺流水席,他也得將這事料理之后才能離開。
上次考中童生便讓穆蘇給壓了下去,不曾四處宣揚,如今已是秀才熱鬧上一番倒也無妨。
諸事打理妥當之后,穆蘇這才上了船啟程返還臨淮。
數日,船接近臨淮,穆蘇心下激動歸心似箭,心中有許多話想同外祖父、外祖母說。
二老早早在碼頭前等候,祖孫三人一見便熱淚盈眶;外祖母上下打量著穆蘇看是否有恙,好一番查看之后才松了口氣,連道了幾句“平安回來就好,平安回來就好。”
“碼頭上風大,外祖父、外祖母我們快些回家吧。”
“好,回家,回家。”上了馬車一路向蘇府駛去,兩個老人也絕口不問穆蘇考的如何之事。
回到家中修整一番,晚膳時穆蘇帶著秀才文書去了正廳,于飯桌前將秀才文書遞給了二老。
外祖父同外祖母小心翼翼的接過秀才文書仔細看著,看著看著眼眶微紅;外祖父細細摩挲著秀才文書,喃喃道“秀才好,秀才好。”
秀才乃科舉途中的第一道功名,亦是區分平民同士族階級的標桿。
秀才可免刑法、可用奴婢、可免徭役、可免繳公糧、見官可不用跪拜,行禮即可;真正的改換門庭便是從秀才開始,愈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