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對了,行起事來也就事半功倍;很快堤口便暫時堵住了,眾人看著堵住的缺口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唐知縣轉身向穆蘇深深鞠了一躬,鄭重開口道“多謝公子,今日若不是公子出謀劃策,我花溪縣乃至臨縣的百姓恐都要遭受更嚴重的水患,如今堤壩堵上了,是幫了我花溪縣的大忙。”唐知縣微微哽咽說完,壓在心頭幾日的石頭終于移開,松懈了許多。
“知縣大人謬贊了,在下只說了些巧法子暫時止住了;若是這雨勢繼續加大,恐這堤壩撐不了多久,還是得在下流想法子,堵不如疏;只有將這些洪水統統引入海中或是大江大河里才能解患。”穆蘇并不因為唐知縣的夸贊而自得,轉而直言不諱的說出了現下情況并非就十分安穩了,未知的危險還是存在。
唐知縣聞言面色也凝重了些,隨后點頭“多謝公子告知,我隨后會派人時刻關注,其他各個村落也會按公子的方法加寬、挖深河道。”
見唐知縣也并不因為現在暫時堵住了堤壩而高枕無憂,仍是十分嚴肅對待,且十分能聽進言;方才山上見他一番安定民心的話就覺著這花溪縣知縣是個不錯的官員,后又見他與村民共進退親身上陣一同抗洪,確實是一個難得
蹙眉思索了一會兒,唐知縣又舒展眉頭,面上帶笑看著穆蘇開口詢問“還未曾詢問公子名諱,哪里人士”
“在下姓穆名蘇,泰安府人士,游學途徑此地,恰遇暴雨因而在蓮溪村暫時歇腳;不巧里正通知撤離,因而同蓮溪村村民一道撤離到后山,這才見到知縣大人,便跟著一道前來看看是否能盡些綿薄之力。”穆蘇有條不紊將來龍去脈統統告知唐知縣。
聽完,唐知縣點點頭,隨后開口問道“穆公子有游學此等雅興,看來也是喜好詩書之輩,方才又能如此迅速說出這許多治水的法子,想必定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不知是否科考過”
“學識淵博不敢當,平日里確愛看些雜書,俗世之人,自小科考求取功名。”穆蘇微微額首,一一回答。
唐知縣聞言一臉了然,他便是看穆蘇自我一股讀書人的氣質,并不似一般平民,衣著以及行事也有些書香人家公子的味道,這才開口詢問,想了想又開口道“本官冒昧,不知穆公子考至何等功名了”
不怪唐知縣如此不合規矩的追問,實在是官場上定是要知道他人的身份地位才好行事,位高者不可冒犯僭越,位卑者也要看其身家背景等等行事。
“去歲鄉試方才僥幸取得舉人功名。”穆蘇自然也知曉唐知縣的用意,并未糾纏,仍只用自己的舉人身份,并不告知自己的其他來歷。
他一貫不愿提及自己常平侯府世子的身份,也許是在臨淮城柏江書院待久了,自己以世子身份同人相處總有些界限,也不愿擾了柏江書院純粹求學的氛圍。
又或許是常年在外,自小便離開了京城及常平侯府對常平侯府始終沒什么歸屬感,在乎的母親和祖母也都離世,常平侯府也沒什么牽掛的,總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外人。
唐知縣得到了答案,面上有些驚訝“看穆小友似是還未滿弱冠”
“年歲十七。”
低呼一聲,過了好半響唐知縣才平靜下來道“果然是青年才俊,后生可畏啊”
“知縣大人過譽了。”
盡管穆蘇十分謙遜,唐知縣仍還是久久不能平靜,確實十分少見穆蘇這樣天資聰穎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