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卻要快她一步,木盒上的鎖扣被打開,露出里面金黃色的軟綢布底,軟布中央躺著一塊小小的金質方形印章,印章上面刻著盤龍,通體不過小孩手掌大,底座是四方的青玉。
拿起印章翻過來,便能看見底下刻著一個“禛”字。
“這不是老四的印嗎怎么在這兒”康熙納罕道。
德妃回道“回萬歲爺的話,這是臣妾讓人放進去的。
“你怎么想起來放這個”康熙問道。
德妃唇角微揚“還不是您說的,要讓元哥兒的各位叔伯們都隨禮,臣妾想著叔叔伯伯們都表示了,那老四這個做阿瑪的,也應該放些東西。于是便讓人把老四幼時自己刻的小印拿了出來,就當給元哥兒添個彩頭。”
她當然不會告訴皇上,這小印本就是老四交付給她,讓她放到元哥兒抓周的桌子上。
德妃原本并不愿意,覺得若是這樣做,那就是坐實了老四偏心,她雖喜歡元哥兒,但也不想老四背上這樣的名聲,所以起初并沒有拿出來。
可沒想到皇上突然來了這么一出,德妃想著若趁此機會遂了老四的心意,那事后老四也挑不出她的錯來,便讓柳嬤嬤悄悄放進去。
至于元哥兒能不能抓到這小印,德妃一開始是完全不抱希望的。原因無他,只在于這小印裝在木盒里,盒子外面光禿禿一片,半點亮眼圖案都沒有。小孩子們都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想來元哥兒是不會注意到這小印的。
只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元哥兒就是看上了這盒子,還被皇上親手打開,這下誰都知道元哥兒抓到了老四的印。
尤綰沒想到元哥兒給她的驚喜還在這后頭,要說這里面沒有四爺的手筆,打死她她都不愿意相信。
不過還好,元哥兒抓的既不是官印也不是私印,應該只是四爺小的時候自己雕刻的,沒什么重大意義吧
她已經不敢再看福晉和李氏的臉色,恐怕只消一眼,她后面的宮宴便吃不下了。
“這彩頭倒是不錯,看樣子元哥兒很喜歡。”康熙道。
元哥兒已經把小印牢牢握在手中,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上面的盤龍,被那圖案吸引得頭都不愿意抬。
“朕記得,這金印的料子還是當初給孩子們賜名的時候賞給他們的,等他們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再讓工匠給他們刻上字。”康熙回憶道,“老四那時候偏要自己動手,得虧他那時的字還行,這小印總算沒有刻毀。”
四爺得皇上賜名的時候,還沒回到德妃身邊。德妃對這一段往事實在是半點不知,插不上話,只能笑笑。
康熙這時叫來梁九功,道“你去準備一方相同料子的金印來,別刻字,今日就賞給元哥兒。待他長幾歲,再和他阿瑪一樣,將其刻成自己的印。”
德妃目露驚喜,這金印不值什么,但這可是皇上御賜,只元哥兒一人有,可沒聽說別的皇孫也得了這賞賜。
尤綰隔著大殿和四爺對視一眼,兩人眸中都閃出幾分驚詫。
德妃趁熱打鐵,道“萬歲爺既然都賞了元哥兒金印,何不將他的名字也一并取了到時這金印上刻著萬歲爺賜的字,更能體現您皇恩浩蕩。”
康熙笑著望向德妃“你倒是會為老四省事兒,把元哥兒的名字也一并丟給朕了。”
“能者多勞,就勞煩您想想了。”德妃和康熙相處幾十年,早就摸準了和皇上相處的模式,時不時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皇上根本不會在意。
康熙果然聽進了德妃的話,道“既然如此,朕今兒便給元哥兒取個大名。”
他摸摸元哥兒的頭,元哥兒好奇地抬起眸來,只聽得康熙緩緩道“元哥兒生在除夕正午,既是年關盡頭又是新年伊始,朕給他取旸字,有旭日初升、日光照耀之意。”
“日后,他便叫弘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