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的叔叔同樣覺得這種習題的數量極不合理,于是欣然接受。偶爾女兒撒撒嬌,他甚至會全部做完。
當然,女孩的課余生活并不是玩,她會練習小提琴。即使她對音樂并無興趣,但是這父親朋友送來的生日禮物她也不想白白浪費。
初夏每隔一天會練上半小時,兩年過去了,她亦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
“給爸爸伴奏吧。”
“嗯……”初夏猶豫了片刻,雖然昨天就練過琴,可父親今天攬下所有作業,女孩便站在父親的旁邊,練習了10分鐘。
“我撤退了,辛苦啦!”
少女另一個愛好便是做菜。大約7歲的時候,初夏就拿起刀去幫母親切菜,順帶打打下手。
由于最小號的圍裙對小女孩來說都是拖地裝,于是母親為女兒量身定做了一個粉色的圍裙。大小不必說,而初夏穿上以后的感覺也非常適合,像是給一個漂亮的娃娃穿上了特別的衣服似的。
小初夏在切菜時很是認真,眼睛睜得很大,時而感到害怕,時而又十分向往。
10歲的時候,少女做出的食物已然是有模有樣。
在11歲的時候,女孩不小心切傷了手,肉翻出來一小塊,洗水槽里全是血……至今女孩的左手食指的關節上都帶著一道醒目的疤痕。
父親每次看到那個傷痕,鼻子就酸酸的。不過他依舊鼓勵著女兒,13歲的時候女孩重新掌廚——如今少女已經年滿十八,做飯的手藝遠超于父母。
其實初夏在停工的兩年,也買了不少烹飪方面的書,一邊看著,一邊在腦中演練。
一個女孩能如此熱愛做飯在當下實屬罕見,不過誰讓初夏的愿望是成為一個家庭主婦呢?
“做好飯等丈夫回家。”女孩總是這么說道。學校里老師問,她自然會說點別的,在家里,父親總喜歡問“小夏以后要干什么”,初夏便這樣答道。
早些時候,父親嫉妒的情緒偏多,后來想開了就光覺得女兒可愛了。
殷實的家境、良好的家庭氛圍都促成了初夏這一簡單而又美好的愿望。而父母的一舉一動則告訴了女孩:即使是再簡單的目標,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努力。
如今,女孩偶爾會亂丟的襪子,以此來宣泄情緒。而其他方面,她儼然已成為了一位優秀的妻子。
少女目標的上學城市已經定好,至于學校方面,并無太多的要求。
所以當初女兒說高考之前都不去學校了,父親哪怕反對,卻想不出絕對的理由去反駁。最后他幾乎妥協,心想不過就是一個月的時間而已。
不過妻子則站在了更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我們放任的話,小夏以后就會養成逃避的習慣了。”
“……是啊。”
次日,女兒和父母各坐在餐桌的兩頭,展開了談判。初夏也承認自己有逃避的情緒在,同時表示繼續上學確實對她意義不大。
父母則武斷地決定女兒必須上學,相對的,他們允許女兒提出一個任性的要求。
結果初夏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想出了“考察大學”這一招——既能再消耗掉一點上學的時間,同時也是客觀存在的需求。
“說不定我中意的學校分很高,最后一段時間還能努力地去上學呢。”女孩的這句話最終打動了母親。
“那你作業要自己做完的啊。”父親最近頸椎略感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