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再次收到太子來信時,已經是次年三月了。
三月的京城已經是草長鶯飛,可三月的盛京卻依然是積雪覆地,常人難以通行。
他們該辦的事已經辦完了,該躲的災也已經躲過去了,自然也該回京了。
他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宮拜見,順便把漏掉的生日給補了。
唔,只收禮,不請客的那中補法。
“四哥,你真的不準備擺兩桌,請兄弟們一起慶賀一下嗎”五阿哥一邊擺弄胤禛給他帶的禮物,一邊隨意地問了一句。
其實,胤禛請不請客,他是無所謂的。
雖然他的年齡已經到了,可是皇上出于某些考量,還沒有下旨讓他進無逸齋念書,太后對他的課業也從不要求什么。
可以說,整個皇宮里,再沒有哪個皇子,日子過得比五阿哥更逍遙了。
胤禛看了一眼和五阿哥年歲相差不大的六阿哥,隨口否決,“不請,不請。生日已經過去那么久了,還請什么客呀”
唔,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六阿哥的死結就在六歲多,不到七歲的時候。也就是剛進尚書房一年多那樣。
或許他可以和額娘說一說,讓額娘以小六體弱為借口,在汗阿瑪面前求情。他的要求也不高,五阿哥什么時候去無逸齋,六阿哥就什么時候去。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五阿哥進學讀書的時候,至少已經八歲了。
八歲的孩子,還對滿文漢文一竅不通,只會說蒙語。這若是放在普通人家很正常,但若換到康熙的兒子身上,就一點兒都不正常了。
康熙的兒子們,實在是太卷了
由此也可見,太后娘娘養孩子是何等的溺愛。
這個世界的五阿哥,為了能和四哥玩到一起自己要求了學滿語和漢語。太后溺愛他,見孫子上進,也是樂見其成,樂呵呵的給大孫子安排了精通滿語和漢語的精奇嬤嬤。
不過,太后樂見其成,康熙就不一定高興了。
當年,他將五阿哥報道太后宮中的那一刻起,就等于是放棄了這個兒子。
因為五阿哥被出身蒙古的太后養大,從心理上肯定是親近蒙古的。如今的大清早已不是當年的大清,雖然還需要蒙古的支持,但卻在不能忍受和蒙古平起平坐了。
胤禛猜測,這個世界的五阿哥自小上進,康熙很可能會將他入學的時間拖得更久。
別人怎樣他不管,但他六弟一定不能入學太早。無逸齋的氛圍那么卷,小六的身體自小就不好,哪里卷得過別人呢
偏偏小六這孩子打小就要強,若是功課比不上別人,就一定會私底下自己努力。這都是要消耗心神和體力的,對身體不好。
“四哥,你真不準備請客了呀”六阿哥緊挨著他坐,語氣里充滿了遺憾。
他還想著,四哥補過生日的時候,好好玩一天呢。看來這個愿望是實現不了了。
胤禛談了談他的腦門兒,“不是說了嗎,生日都過了那么久了,擺什么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