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朝之后,他便私下里求見了康熙,替大阿哥求情,也替裕親王求情。
“大哥年紀也不小了,眼見就要娶福晉了,汗阿瑪還動不動就把他當小孩子禁足,傳出去不好聽呀。”
他分毫不提大阿哥在戰場上犯的錯誤,只把這件事當成家庭倫理來說。
“伯王多年來對您忠心耿耿,此次失誤也是無心之失,還請汗阿瑪寬宥余他,伯王必定感激涕零。”
康熙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顯然是沒想到,他會替大阿哥求請。
或許,太子只是為了博名,并不是真心的
康熙心思一轉,虎著臉說“君無戲言。朕昨天才下的旨意,又豈能朝令夕改”
對此,太子早有應對。
“兒臣豈敢讓汗阿瑪背此惡名”太子從容笑道,“再過兩日,正巧便是惠妃娘娘的生辰。大哥身為人子,又豈能不為母妃賀壽”
連臺階都搭好了,顯然是出自真心。
康熙一時心情復雜,一方面覺得太子心性寬厚,便是日后改朝換代了,他也不擔心自己的其他兒子會沒有好日子過。
另一方面,太子如此仁厚,有現成的把柄都不愿意打壓大阿哥,他想要的兩子相爭的平衡局面,也就成不了了。
但這個時候太子的實力還不強,總體來說,康熙還是欣慰的居多。
“罷了,就依你吧。”
“多謝汗阿瑪”孩子歡歡喜喜地應了,好像避過懲罰的不是大阿哥,而是他自己。
當然,替大阿哥求完情之后,太子也沒忘了裕親王福全。
“伯王罰也就罰了,博若您施恩于堂弟保泰”
裕親王同康熙早年一樣,都是子息單薄,生下的孩子遠沒有夭折的多。
如今,康熙的孩子一個個都立住了,裕親王卻仍然是生一個死一個,到如今,也只有側福晉瓜爾佳氏所出的保泰,長成了半大小子,眼看算是立住了。
對于這一根獨苗,無論是裕親王與側福晉這對親生父母,還是裕親福晉,都疼的跟眼珠子似的。
這回福全為什么攬責攬得那么麻溜
還不是為了求康熙的一份愧疚,日后好為自己兒子鋪路
康熙也知道,這回自己干的事不地道。如今太子給了臺階,他就順著下來了。
“保泰也不小了,朕這就下旨,冊封他為御親王世子,將來可以承襲裕親王的爵位。”
也就是說,將來保泰承爵的時候,可以不必按規矩降襲了。
太子喜道“這道旨意若是傳到裕親王府,伯王必定對汗阿瑪感激涕零,愿為汗阿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昨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回想起前世看過的史書,突然發現,自己以往一直陷入了一個誤區。
前世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對手是大阿哥;今生他倒是醒悟了一半,知道大阿哥也是被裹挾其中不得不爭,就把對手變成了康熙。
只是如今想來,他的對手從來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呀。
是他自己不夠好,一直以來的格局都太小了。
不管是前世與大阿哥相爭,還是今生準備與康熙相爭。父子兄弟之間爭來斗去,消耗的都是大清的國力。
而這種消耗,先受影響的雖然是上層貴族,但這些達官顯貴們肯定是不愿意買單的。他們必然會千方百計的,把自己的損失轉嫁到下層百姓身上。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原來這句話,從來不是史書上的一段文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