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我我那時候就覺得,我還能再忍忍。”胤禛有點不好意思,“說不定你再多餓我一會兒,我就忍不住要生啃龍肉了。”
“但你終究是忍住了。”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竟然從這條龍的聲音里聽出了欣慰之意。
胤禛沒說話,他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幸好,龍也不需要他說話,因為龍有很多話想要說,有很多東西想要傾訴。
“你不是第一個想要幫我解脫的人,一開始,我也不覺得你會是最后一個。
其實,我的原身本來不是龍,而是一條蜥蜴,一條生于荒漠之中的蜥蜴。
我在這沙漠之中修行了不知多少年,一次又一次的忍受蛻皮之苦,只為提純血脈,化作神龍。”
“我成功了。”龍又忍不住重復了一遍,“我成功了。”
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但后續卻并不美好。
那一年天下大亂,偏又天災綿延,戰火伴隨著天災,很快便蔓延到了整個神州大地。
“不到兩年,邊境百姓便開始人相食。”
那時它剛修得龍身不久,滿心的悲憫之意,雖然明知此地干旱乃是上天降罰,只為消除人間怨氣。
但看著城內城外的慘狀,白龍實在不忍,便偷偷以法術搬運云氣,在此地降了一場大雨。
卻不想,這一場雨來的雖然及時,但對于當時的環境來說,并不是好事,反而是災禍。
干燥的氣候雖然是災難,但在不停死人的地方,也是一種保護。
而來的雨水帶來的生機,這生機卻不只是帶給人的。
瘟疫突然便肆虐開來,很快便驚動了上天。
許多本不該死的人突然死了,大天尊自然要查問。但溫神卻上表奏報,他并沒有在此地散下疫種。
白龍做的事并不隱蔽,很快便被司法天神查了出來。
大天尊雖然震怒,卻并未立時罰他,而是允他上凌霄寶殿申辯。
那時的白龍年少氣盛,直接質問大天尊,為什么要降下這么多的災禍
大天尊耐心與他分說,這些災禍嚴格來說并不是他安排的,也不是天上的任何一個神仙安排的。天災與其說是天災,但說到底,還是。
人族明明一日三餐便可維持溫飽,方寸之地便可存身,偏偏有太多的人不懂知足,有了錢還想要權。
上層有上層的謀算,底層也有底層的爭斗。爭端多了,矛盾自然也多了。不但一多,就難免釀成災禍。
“別的不說,就說這旱災。若不是人族將樹木砍伐得太多,使水氣無處寄托,有何至干旱至此”
白龍被說得啞口無言,心里也開始認同大天尊的說法。
可是,想到城中那些易子而食的慘像,堅持認為天道罰得太過。
對此,大天尊只能道“大災之年,人相食在生死簿上是不計因果的。因為無論哪個種族,求存總是沒有錯的。”
“大天尊的意思,是縱容這種事情了”
大天尊嘆息道“我等正神的職責,便是鎮壓諸天,維護天罡秩序。對于人族的事情,我等不便插手,本座也并不提倡神仙插手凡間之事。”
雖然有很多神仙都是凡人修成的,但神仙與凡人終歸是兩個種族。這兩個種族之間,無論是壽命還是對時間的概念,都相差甚遠。
基礎觀念都不一樣,又怎么能共情呢
不能共情,又怎么管得好
既然管不好,還不如不管,只尊天道行事。
這是大天尊從前輩那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這個道理,不但對凡人適用,對于神仙也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