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時候,他從歷城縣衙的一眾衙役里,精心挑選了七人作為輔佐,并親自托夢請當時的縣令喝酒,請求縣令同意將那七人撥給他用。
那縣令迷迷糊糊,只以為是在睡夢之中,喝了一頓酒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第二天一早才收到消息,昨夜夢中,城隍提到的那七個衙役,都已經無疾而終。
縣令惶恐不已,自此敬畏鬼神,逢年過節,都會組織全縣的百姓祭祀城隍。
那個時候,他香火鼎盛,志得意滿,只覺的生聲是如此的暢快。
可是,人族是最健忘的種族,也是最貪婪的種族,永遠不知道什么叫做滿足。
他雖為一方城隍,掌管一縣生死,也能給治下百姓賜福。
但想要得到橙黃的賜福,是需要有條件的,那就是自身積德行善,積累到了足夠的功德。
只是,世人之所以求神拜佛,多數都是存了不勞而獲的心思。那些真正能靠自身努力的,有何須叩拜神佛
再意識到城隍也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滿足之后,百姓們祭祀城隍的力便逐漸懈怠。
城隍雖然失落,卻也理解人性,倒也還能盡忠職守,護佑一縣百姓。
但這群凡人,總是能讓他再失望一些。
三十年前,城隍廟的斜對面,修起了一座新的廟宇。那是一座財神廟,供奉的是天界正神趙公明。
比起求符紙祈平安,凡人對于求財更為熱衷。
城隍廟的香火大幅度流失,而鬼神的修行,最為依賴的就是凡間香火。
事關自己的道行,城隍爺再也坐不住了。
他身為一介鬼神,自然不敢去處上仙的眉頭,于是只好把心思在歪門邪道上。
比如借助原本就有的因果,趁機奪取凡人的氣運。
就比如,利用陳家小兒子和王家小女兒的前世之因,謀取王家潛而未發的氣運。
事成之后,作為走狗的陳家自然會分得幾塊肉骨頭,也算是城隍爺千金買馬骨,給后來者做的榜樣。
大部分的氣運都會被他吸收,用來提升自身道行。
就算是為了日后源源不斷的氣運,被他選中的走狗陳家,也不能半點好處得不到。
這些事,城隍爺心中早有定計,如今只不過是哪年哪年架子,讓陳家父子對他更加感激涕零而已。
在陳家父子焦急萬分,以為沒機會拿好處的時候,城隍爺蹙眉一嘆,四是心軟般地說“罷了,念在你們陳家對本座忠心耿耿的份上,等本座取了王家的氣運,仍舊助你發家致富。”
“多謝城隍爺爺,多謝城隍爺爺。老大,快,給城隍爺爺磕頭。”陳老爺子喜不自勝,急忙拉著大兒子連連叩拜。
城隍爺矜持地挑了挑眉,正要再敲打他們兩句,突然察覺到自己的雙腳有些不對勁。
他低頭一看,不禁駭然色變。
卻原來,他那雙穿著黑面繡金絲靴子的雙腳,已經向前殿的神像一般,變成了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