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說的不錯,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想著一蹴而就,循序漸進才是正道。”
這話讓明若聽著有點臉紅。
前時他登上帝位時,年紀已經不小了,想要做的事情又太多,難免急躁了些。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哪一樣不是足以名傳千古的大事
他害怕后代不爭氣,就想著把能做的都做了,給自己的繼承人留下一個平穩的江山。
當時他還不知道自己那么短命,計算自己的壽命時,是以皇甫康熙帝為標準的。
哪知道天不假年,他并沒有康熙那么長的壽命,一生匆匆而過,幾乎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活過一天。
幸好他手下能臣干吏眾多,又多出生寒門,與勛貴世家的牽扯不深,能讓他的意志貫徹到底。
若不然,他少不得要落一個隋煬帝的下場。
胤禛察覺到她情緒的變化,雖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仍是下意識的拍了拍她的手,安撫之情意于言表。
接收到他的心意,明若心頭一暖,低聲道“我沒事,你別擔心。”
過去的已經過去,留存給她的只有記憶而已。她雖然會因為那些記憶偶爾動容,卻再也不會被記憶左右情緒。
接下來,她就把自己最近清理妖魔的事,跟皇甫道長復述了一遍。
畢竟,皇甫道長才是敦煌一帶的負責人,自己做的雖然是好事,也得讓人家心里有個數。
皇甫道長捋著長須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之色,“四福晉心懷正義,乃是百姓之福。”
明若謙虛道“道長謬贊了,我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和上輩子做的那些事相比,明若還真不覺得,自己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
見她滿臉真誠,絲毫也不居功為傲,皇甫道長不禁感嘆,“也就是這力所能及,又有幾人愿意出手呢”
世間多的是因循守舊,明哲保身,一戳一動的官員,生怕有一點出格就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更別說像明月這樣,欽差攬權,悍然執法了。
她敢干這樣的事,就做好了承擔一切后果的準備。
雖然知心符還需要后續研究,但胤禛也不可能一直在敦煌待著。
他們在這里已經待了小半年了,昨天明若已經收到了皇上的來信,說是太上皇病情再次復發,已經到了藥石難醫的地步,讓他們夫妻盡快趕回去奔喪。
如今胤禛已經出關,兩人自然不敢耽擱,當機便辭別了皇甫道長,急匆匆就走了。
等他們用神行符走到半路,揆敘的書信也到了,內容和胤礽的大同小異,只是更詳細一些。
看來,康熙的身體是真的不行了。
胤禛的心情一下子就沉重了起來。
忽然,一雙柔軟的手握住了他的右手,耳邊響起明若溫柔又堅定的嗓音,“這不是你的錯”
“我知道”胤禛抹了把臉,吐了口氣,對明若說了實話,“當初我給二哥的符篆,只能讓人顯示出中風的特征,并不會讓人真的中風。”
可是如今,看康熙的情況,顯然是真的得了心腦血管類的疾病。
那么,后續的手腳,是誰做的呢
無論是胤礽還是胤禩,都有嫌疑。